男孩愛玩是“秉性難移”,媽媽何不順其自然以教之呢?讓男孩在遊戲、玩耍中掌握一些最基礎的知識,如學習識數、認字、畫畫、講故事、簡單計算等。寓學習於遊戲之中,讓男孩邊玩邊學,在玩中學。媽媽可以充分利用男孩愛玩的天性,把男孩的學習同孩子的生活和需要聯結起來。生活中處處都可以成為男孩遊戲與玩耍並學習的場所,比如節假日全家人聚會或者來客人,可以讓男孩來安排“工作”,讓男孩數數來了多少人,每人發一個蘋果共需要拿出多少個蘋果,或者和男孩一起玩數字遊戲或者猜謎遊戲來豐富男孩的知識量。
此外,男孩喜歡亂拆玩具也是充分讓孩子學習知識的契機。很多媽媽常常為男孩拆玩具感到頭痛不已。例如花幾十元錢給孩子買一個會自動開車、響喇叭、亮車燈、轉彎的電動玩具卡車,可沒過幾天就被男孩拆了個七零八落,好好一件玩具被拆成一堆廢銅爛鐵。但男孩喜歡拆玩具,應該說是男孩求知探索的一種表現,很多發明家如瓦特、愛迪生走上發明之路就是得益於幼年拆裝玩具,瓦特小時候就出於探索而拆壞了家中的鬧鍾。媽媽應在方法上引導男孩積極地思考,傳授給男孩玩具的原理知識。如果發現男孩喜歡拆玩具,在購買玩具的時候就多給男孩買一些易拆裝的玩具,讓男孩在拆裝玩具中增長知識,培養興趣,甚至和男孩一起拆裝,探索其中奧秘。
總之,媽媽別把遊戲與玩耍當成男孩的無聊行徑,應積極利用男孩的天性本能,把男孩的天賦發揮至最大。
媽媽可以帶兒子遊山玩水,進而讓他在遊覽中學習知識。因為男孩天性喜愛小動物,喜愛大自然,尤其喜歡跟小夥伴們或者父母一起遊山玩水。媽媽也應趁此機會盡可能向兒子傳授知識和學問,這比空洞的說教與不知所雲的灌輸要生動有趣得多。在遊山玩水過程中男孩不僅能學會一些自然科學、生物學、建築學和曆史學等多學科的知識,還可能得到某些深刻啟示。
遊山玩水是獲得學問與知識的最好方式之一。如果媽媽想把兒子帶進大自然,卻把“遊山玩水”當成了“遠征”,給兒子帶上大包小包的零食與飲料,一到目的地,簡單地轉一圈就開始野餐,自然景色沒細看,收獲也沒有,這就太掃興了。男孩遊山玩水不僅獲得知識、逐漸形成對大自然濃厚的興趣,還能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的心靈世界。有些男孩在戶外遊戲與玩耍歸來之後,他們會把所見特別是心得、感受寫下來。這一過程就是藝術升華的過程,使男孩的精神世界得到深化,比如在攀登山峰的過程中,男孩自己能堅持下來,這可能對其是一次難得的勝利,更為可貴的是攀登會使男孩產生“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的信念,這是在書本學習中難以體會到的學問。
媽媽應鼓勵男孩在遊戲與玩耍回來後寫寫自己的心得體會,當然,在遊戲與玩耍的過程中,應不斷激發男孩的靈感。在這個世界上,許多美好的景物都是存在於山水之間的。帶領兒子走出去吧!帶他們跋山涉水,讓男孩更好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增強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努力發展自己的決心,使男孩的知識得到內化,使男孩的精神世界充滿安詳與詩意。
媽媽在培男孩玩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男孩在玩玩具時,注意他的安全。
男孩拆玩具,媽媽不要太在意經濟損失。男孩在拆玩具之時,要注意男孩的安全。
第二,媽媽帶男孩遊山玩水時要注意的事項。
媽媽帶兒子去郊遊,要對地區的情況有所了解。比如準備去的地區是平原還是山地,路途遠不遠,道路好不好走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第三,媽媽必須給男孩做必要的防護措施。
如果媽媽帶男孩遠遊還應注意防止兒子暈車等情況;帶一點基本的藥品如治療傷口出血的“創可貼”;治療扭傷的“關節止痛膏”、“跌打丸”等,以防意外。
4.引導男孩感悟做人的道理
遊戲是培養人生觀的重要起步。人類的活動有三種基本的形式:遊戲、學習和勞動。當男孩處於幼年時期,社會勞動與學校學習都還不在其能力之內,遊戲便是兒童的主導活動。遊戲對男孩身心的健康發展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怎樣做人是個很廣的概念,但它無非包括兩個主要方麵,一是自我性格的完善,二是道德的健全。雖然男孩在遊戲中學到的做人規則不全麵,但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遊戲基本能反映男孩的道德水平和性格特征。所以,聰明的媽媽要懂得利用男孩愛遊戲的天性,引導男孩做身心健康的人。
男孩當然不可能隻靠遊戲來培育自己的性格,但是遊戲中所體現的男孩的性格是做人最基本的性格要求,比如做人的基本性格要求講究堅強、勇敢、自信、克製和合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