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的頁岩“騙局”
海外
作者:張尚斌
華爾街的投行告訴全世界,美國很快將實現能源獨立,而這都得感謝所謂的“頁岩革命”。在石油和天然氣產量下跌的情況下,頁岩氣和致密油(頁岩油)抵消了上述下跌,預示著美國正在走向能源獨立,成為天然氣淨出口國,並再次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
乍看起來,頁岩油氣資源和開采技術的“革命”似乎將迅速導致國際能源形勢出現大的轉變:美國的最大石油進口國地位將發生逆轉,而作為供應一方,歐佩克的議價能力將進一步被削弱,嚴重依賴油氣資源的俄羅斯將受到重大打擊。2014年上半年,與頁岩油氣相關的美國能源股表現卓越,而華爾街投行則在一係列的油氣資源並購中滿載而歸。
故事很美妙,但最新報告顯示,這些關於美國能源獨立的炒作根本就經不起推敲。
下麵是上述兩份報告對頁岩氣真實情況進行調查的結果:
所謂的高開采率頁岩氣並非無處不在:隻有六個頁岩礦最多開采到總儲量的88%;
美國前五大礦井的產量下跌高達80%-95%;
如果沒有新井,整體產量每年大約下降30%-50%,為了維持產量,隻好以每年更多的鑽井來抵消開采率的下降,所以大約每年有7200口新井單純是為了維持生產所設;
頁岩氣礦每年需要420億美元的資本投資才可以抵消產量的下降,且不包括銷售費用,而美國2012年的頁岩氣總產量價值隻有330億美元,總體而言入不敷出。
一方麵是開采率低下且產量下滑,這出乎華爾街能源分析師之前的描述;另一方麵,要維持產量就得進行更多的投資,而產量回報並不能彌補資本支出,頁岩“革命”和之前的頁岩氣開采境況差別不大,何來“革命”一說?
而關於致密油(油頁岩)的調查結果更加觸目驚心:
超過80%的致密油產量來自兩個礦區:巴肯和鷹灘;
致密油產量下降曲線非常陡峭,前24個月內下降幅度達81%-90%;
油田整體產量下降速度非常快,已開采油井大概每年有40%的產量消失,必須有新的油井補充以維持產量;
巴肯和鷹灘兩個頁岩油礦加起來的產量剛剛超過50億桶,不到10個月的美國原油消費量。
根據華爾街投行們此前的報告,致密油的產量會在開采三年之後下降30%左右,這似乎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水平。但現實卻是兩年下跌82%-90%!
這種頁岩“革命”的熱潮為什麼會被華爾街助推起來呢?可以從財務角度找到合理的解釋:
華爾街推動了頁岩氣鑽探熱潮,導致原油價格比生產成本還低,因此各投行從油氣田相關並購以及其他交易費用中獲益極大;
業內正在對進一步投資頁岩表現出謹慎,他們正在放棄管道工程、IPO和其他一些合資項目;
頁岩氣已經成為一些投資銀行最大的利潤中心之一,而其表現與天然氣價格的下降直接相關;
由於債務水平非常高,未開發的探明儲量(PUD)可能已經不符合SEC的規則,一些頁岩運營企業隨時麵臨抵押品的違約;
隨著天然氣價格遠高於其他國家,美國頁岩氣出口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亟待改善。
可見,頁岩油氣企業麵臨嚴峻的財務危機,而受益的隻有華爾街那些嗜血的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