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驕陽下的心葉(1 / 2)

驕陽下的心葉

誌趣

作者:青竹

柔曼清酸有佳處

長夏的午後,人倦倦的,踱到陽台上,也是一番慵懶的景象,葉子們在溽熱中無精打采,唯有花盆邊沿的那些三瓣桃心葉子,舒展著清淡天真的綠意,帶來些許清涼意。隨手揪了一把,進廚房洗洗,放進小鍋裏,擰開火,慢慢地熬煮一會,出鍋放冰糖,放涼後,一杯酸酸甜甜的夏日清涼飲就做好了。

置這杯夏日涼飲於案頭,剛才淡綠的葉子,已變成淺淺的褐色,長長的柄,悠悠地在水中招搖,像水草,又像一尾尾遊魚。輕啜一口,柔和的酸緩緩浸潤喉嚨,又仿佛帶著之前的綠,身體像一個等到泉流漫過的岩石,一寸寸進入幽深的涼意裏:蒼苔漸漸爬過屋脊,草間晨露發出清涼的氣息,間或有竹間風過,池塘荷香,一個完美的夏日情景圖,在酸甜的滋潤下,漸漸清晰……

一杯飲,能消磨多少晨光?從午後到黃昏,算不算久?

在這樣一杯的消磨中,放眼再看自己的方寸陽台,從東到西,五步,卻是我退食遊息之地。休息日,常常是大半天彎腰弓背伺弄這裏的住民。這些住民就是一盆盆花草,於我已是老友般親切,它們或亭亭玉立,或枝條蔓延,或沉默挺拔,或柔曼多姿,但它們的腳下都有一種三瓣草,垂掛在盆子的邊沿,有時候開紫紅花,有時候開黃花,至今我也搞不清楚,這些紫花和黃花在葉子上如何區分。

這些三葉草就是酢漿草,不但裝點我夏天的陽台,也是極好的消暑食材。其消暑功效在口感上是酸,因此酢漿草又名“酸漿草”、“酸滴溜”或“斑鳩酸”,名字裏左右離不開個酸字。酢漿草的“酢”字與“醋”通,《本草綱目》也說它“其味如醋”,莖與葉都是如此。在唐代纂修的《新修本草》裏就有“酸漿”的記載。在藥理上,酢漿草也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夏天食酸,能開胃去濕。因此做一杯夏飲,酢漿草是再好不過的食材了。

這些酸酸的葉子,不知道是怎麼停駐在我的方寸陽台上,我並沒有特意邀請過,也沒刻意將她放進任何一個花盆,似乎是一夜間,她來了,茂盛地生長著,遍及角角落落。

她來後,我常常要清掃花盆周圍,總有些細小如芝麻的粒粒散落著,起初我沒在意,直到有一天,我走過那些花盆,感覺小腿被什麼撲簌簌地掃過,腳麵上就落了幾粒小芝麻,我蹲下去,用手指頭拂過花盆邊沿那些垂掛的小草,又是一陣陣撲簌簌,那是草葉間一個個形似小豆莢的東西炸開,放出淺褐色的小芝麻。原來這不請自到的客人是這樣放送她的種子啊!我深深驚歎於那股炸開的力量,太弱小又太堅韌!

但平時,她們安靜地垂掛在花盆的邊緣,不喧鬧,更不搶鏡,反而因為她們的存在,每一盆花看著都綠意縈繞,平添幾分柔美。天將黃昏的時候,她們就收攏葉子和花朵,漸漸沉睡過去,直到天光大亮,她們才抬起頭來,葉子瑩潤,小花朵上細細的紋路像嬰兒臉上的毛細血管。俯身下去長久地看著她們的花葉,看到一棵小草對明亮的欣喜和愛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