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4年8月國際形勢大事述評(3 / 3)

六、埃博拉肆虐西非 希望與憂慮並存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披露,截至8月20日,幾內亞、利比裏亞、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亞共計報告埃博拉病毒造成的累計感染病例達2615例,其中死亡病例高達1427例。作為一種致死率極高的烈性傳染病,埃博拉病毒最初於1976年在紮伊爾爆發,後成為人類社會麵臨的最為嚴重的傳染病之一。此輪埃博拉疫情於2014年2月在幾內亞爆發,後迅速橫掃利比裏亞、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亞等西非國家,傳播速度之快、牽涉國家之多、感染和死亡規模之大可謂史無前例,近乎達到失控狀態。

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國家在國家和地區層麵做出緊急應對,國際社會也通過各種方式加以救援。WHO出台了一項一億美元的應對計劃;中國宣布提供3000萬元人民幣的緊急人道主義援助,並派遣三支衛生專家組赴西非國家抗擊埃博拉疫情;歐洲委員會決定追加200萬歐元,從而使其應對埃博拉病毒的資金規模達到了390萬歐元;世界銀行也承諾向西非國家提供資金支持。以上行動使控製埃博拉疫情出現曙光。不過,西非國家的治理能力極為脆弱、醫療設施非常落後、世界衛生組織又麵臨預算赤字,種種困難導致徹底解決埃博拉疫情都極為不易。即便此輪埃博拉疫情最終得到有效控製,但若西非國家仍然動蕩不安、國家治理能力沒有得到明顯改善,那麼各類疾病仍會困擾其社會發展。

七、習近平主席訪問蒙古 中蒙關係全麵升級

8月21—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蒙古國展開為期兩天的國事訪問,這是11年來中國國家元首首次訪問蒙古,也是習近平主席繼訪問韓國之後,第二次單獨出訪一個國家。習近平強調,此次對蒙古國進行的國事訪問是一次走親戚式的訪問,並希望以此為重要契機,推動兩國關係邁上新台階。訪問期間,習近平在蒙古國國家大呼拉爾發表重要演講,承諾要在政治、經濟和人文等領域加強與蒙古的合作,致力與蒙古建立和發展好鄰居、好夥伴和好朋友。從地緣政治和國家安全的視角來看,蒙古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此次訪問,折射出中國對蒙古地緣政治地位的重視,也是中國踐行“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的重要體現。

在中蒙建交65周年之際,習近平主席訪問蒙古,使中蒙關係得到全麵升級。政治上,中蒙建立全麵戰略夥伴關係;經濟上,雙方明確礦產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與金融合作“三位一體,統籌推進”的合作思路;人文領域,雙方簽署多項交流計劃,承諾擴大人員往來;在多邊舞台,雙方表示要加強在聯合國、上合組織及亞信會議等機製中的協調與合作。中蒙關係已邁入曆史上的最好時期。不過,近年來,蒙古積極推進“第三鄰國”的外交戰略,試圖引入域外勢力來提高自身的國際地位,與美國、日本、印度等大國都建立了密切的安全防務關係,而這無疑會在某種程度上為中蒙關係的發展增添複雜性。

(執筆:張凱)

(責任編輯:魏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