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4年8月國際形勢大事述評(2 / 3)

美歐與俄相互製裁,致使“兩敗俱傷”的局麵開始浮現。美歐對俄羅斯製裁,導致俄大型企業在國際市場融資的成本不斷抬高,資本外逃與盧布貶值也對俄經濟造成嚴重衝擊。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美國領導的對俄製裁行列,俄羅斯經濟的“孤立感”將進一步上升。當然,俄羅斯的反製裁措施也對美歐經濟造成了負麵影響,特別是歐盟經濟受牽連最深。倘若俄羅斯“斷氣”,歐洲將很難承受嚴冬重負。俄歐經濟雙雙失利,當然為美國所樂見。不過,美國對俄羅斯的圍堵也會導致在諸多全球和地區性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失去俄羅斯的配合和支持,美國的領導力亦會遭到削弱。不過,無論美歐如何較量,受傷最深的還是烏克蘭。

四、奧巴馬授權對ISIS空襲 美陷伊拉克困局難以自拔

8月8日,在美國總統奧巴馬授權下,美軍開始對極端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實施“定點”空襲,以維護美國在伊拉克的利益。自8月初以來,ISIS開始向伊拉克庫爾德自治政府的地盤推進,短短一周便控製了伊拉克北部的幾個城鎮和摩蘇爾大壩,並揚言要拿下庫爾德自治政府的首都埃爾比勒。倘若ISIS炸毀大壩並控製埃爾比勒,將不僅對伊拉克安全局勢造成災難性影響,而且也會危及伊拉克石油的安全供應。經數輪空襲,摩蘇爾大壩已被美軍奪回,ISIS等極端勢力的擴張勢頭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製。

自薩達姆政權被推翻之後,美國本想將伊拉克打造成中東國家民主改造的樣板,結果卻事與願違。伊拉克不僅沒有實現和平與穩定,而且還在衝突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美國的形象也因此受到嚴重負麵影響。此次危機,美國所麵對的不再是伊拉克政權,而是一批更為極端、暴力的恐怖組織。這批以ISIS為首的極端武裝在民族宗教矛盾所孕育的土壤之中茁壯成長,對伊拉克乃至整個中東地區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危害。雖然美國的空襲行動起到了某種效果,但若沒有全麵的地麵武裝支持,也很難將ISIS等極端武裝徹底消滅。解決伊拉克問題,關鍵不是依靠美國進行空中打擊,而是要重塑伊拉克政府的權威,徹底實現民族宗教和解。

五、埃爾多安由總理變總統 土耳其政改邁向十字路口

8月10日,土耳其首次總統直選結果揭曉,土耳其總理、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主席埃爾多安(Erdo an)以51.79%的得票率贏得選舉勝利,當選土耳其新一任總統。左翼世俗政黨共和人民黨和右翼政黨民族行動黨聯合提名的總統候選人伊赫桑奧盧(hsano lu)贏得38.44%的選票,土耳其和平與民主黨候選人德米爾塔什(Demirta)得票率為9.76%,都沒有對埃爾多安構成實質性挑戰。自二戰結束以來,土耳其一直實行議會製,即總統由議會選舉產生,僅有虛位而無實權。此次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總統在土耳其尚屬首次,因此具有“曆史性意義”。

埃爾多安的當選意味著土耳其的政治發展走到了十字路口。埃爾多安主張修改憲法,將土耳其政體由議會製改變為總統製,並大大增強總統權力,這樣便會為其長期控製土耳其政壇鋪平道路。但反對派,特別是伊赫桑奧盧則堅決維護現行體製,並警告邁向總統製的製度變更可能會釀造政治對立和動蕩,這無疑對埃爾多安構成了一大挑戰。根據土耳其憲法,新當選總統必須脫離與黨派的關係。在此背景下,新當選的埃爾多安能否對正義與發展黨實施有效控製?對內如何處理與新任總理的關係,對外如何應對周邊鄰國的動蕩?這些問題的存在意味著埃爾多安的政改之路將荊棘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