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反歐勢力將歐洲引向何方?(3 / 3)

歐洲一體化

未來走向堪憂?

歐洲極右翼、民粹主義政治勢力的異軍突起,是歐洲各國反歐盟情緒的一次集中宣泄,原因就在於歐盟成為歐債危機和全球化衝擊的替罪羊。即將離任的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表示,他“非常擔心”反歐洲政黨的支持率上升,他形容這場選舉是“歐洲機構有史以來經受的最大壓力測試”。歐洲議會發言人吉約憂心忡忡地表示,按照歐洲議會黨團組成規則,未來極右和反歐政黨極有可能在歐洲議會組成黨團。歐洲主流黨派贏得足夠席位,可以在遇到問題時取得多數優勢,但當左派、社會黨和歐洲人民黨不能取得一致時,“問題就來了”。

在《裏斯本條約》框架下,歐洲議會的權力不斷擴大,地位不斷提升,在歐盟權力架構中已成為可左右歐洲一體化方向的一極。然而,選舉結果顯示,各黨團席位更分散,如何集中決策、提升效率?極右翼和反歐洲一體化政黨的異軍突起,是否攪局歐洲議會?布魯塞爾智庫專家沃爾夫說,“在傳統勢力把持歐洲政壇35年之後,歐洲議會迎來了反對黨”。

當然,要成為歐洲議會反對黨,是有條件的。按照歐洲議會規定,隻有占據歐洲議會25個以上席位,且來自至少七個國家,才能組成黨團。當下,這些“反歐”黨派正積極活動,謀求打造新黨團,結成“統一戰線”,影響歐盟未來決策。目前法國國民陣線已與荷蘭自由黨、奧地利自由黨、意大利北方聯盟、比利時弗拉芒利益黨結成聯合,未能在2014年7月前再爭取到兩個政黨支持,無法在歐洲議會內組成極右翼黨團。目前上述五個黨已有38名歐洲議會議員,勒龐在尋求更多政黨支持時已排除與匈牙利極右翼 “更好的匈牙利運動”、保加利亞阿塔卡黨、希臘“金色黎明”黨聯合。未來看,可能的合作政黨包括瑞典民主黨、芬蘭人黨、波蘭新右翼聯盟、保加利亞“反審查聯盟”等。此外,英國獨立黨是另一個可能的結盟對象,但該黨領袖拒絕加入勒龐擬組建的黨團。勒龐稱,將盡全力阻止歐盟取得進展,並在歐洲議會內阻擋任何相關行動。極右翼黨派在歐洲議會中組成一個旨在削弱歐盟權力和反對歐洲一體化進程的泛歐洲黨派組織聯盟的努力一旦得逞,就可以通過審批或修改歐盟相關法案來施加自己的影響,從而達到阻礙或減緩歐洲一體化進程的目的。

在歐債危機正酣時,歐洲政治舞台上各派力量的對比出現了顯著變化,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那些反對財政緊縮、反對歐洲一體化、反對歐元、反對外國移民或反對伊斯蘭教的政黨獲得了許多人的支持。“後危機”時代,縱然他們在諸如反對外來移民和歐洲一體化等問題上發表的言論依然會贏得一些追隨者,但需要明確的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財政緊縮會更加兼顧經濟增長,選民的政治理智會上升,“反體製”政治力量、非主流或非傳統政黨所賴以生存的群眾基礎已經被弱化,成不了大氣候,不會演化成足以撼動一體化大業的政治危機。勒龐最多隻能爭取到六個國家政黨支持,難以在歐洲議會組成黨團。按照歐洲議會運作規則,不能組成黨團的政黨隻能是“散兵遊勇”,缺乏提出議案和引導輿論的足夠能力(議會辯論發言時間也嚴格限製在2分鍾內)。當然,他們可能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各國執政黨也需對這股“向右轉”的勢頭保持足夠的警惕。即使這部分極右翼黨派在歐洲議會中隻能發出微弱雜音,仍有可能會製造出較大麻煩,從而使歐洲一體化進程變得更加複雜。

麵對疑歐勢力上升的趨勢,親歐政黨會加大抱團取暖的力度。真所謂禍兮福所倚。此次歐洲議會選舉,盡管並未扭轉1979年實行直選以來投票率下跌趨勢以及歐洲議會的立法公信力受到質疑的局麵,但投票率止跌反映出歐盟成員國民眾對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關注度提高。

疑歐政黨勢力上升會影響歐盟以及成員國層次的政策協調,但疑歐政黨內部凝聚力較差,難以實質上阻礙一體化進程。疑歐勢力上升會裹挾成員國向疑歐政策傾斜,同時會強化親歐政黨聯合的趨勢。同時,反歐勢力進入歐洲議會,一方麵會搗亂,另一方麵可能比在體製外搗亂更好?或者進入體製改造之?這些都值得觀察。

歐洲議會選舉結束後,接下來國別選舉,尤其是成員國議會選擇是看點。《裏斯本條約》同樣增加了成員國議會在歐洲一體化中的角色。比如,歐盟與美國正在開展的跨大西洋貿易投資夥伴協定(TTIP)談判,如達成協議最終需要歐洲議會簡單多數和28個歐盟成員國議會簡單多數批準。歐洲議會與成員國議會的反歐勢力會阻撓批準這一“史上最大雙邊自貿協定”。

未來如何打破歐洲政治僵局?筆者認為需要重新契約:歐盟與成員國、成員國與公民、歐盟與歐洲人民間的契約。否則,歐盟的失勢將無可挽回。更關鍵的是,歐洲議會選舉後,歐盟未來五年需要應對失業高企、經濟複蘇緩慢、歐美自貿談判以及烏克蘭危機等關鍵議題。應對歐債危機的一體化改革尚未完成,全球化危機、政治危機衝擊又交織在一起,考驗歐盟的前途。

近期民調顯示,在整個歐洲,有40%的民眾仍然信任歐洲議會,而隻有25%的民眾信任本國議會,更重要的,歐洲議會的支持率遠高於美國議會,後者隻有10%支持率。因此,歐洲議會表現還是不錯的。與此同時,民調還顯示,四分之三的法國民眾懷疑歐元誕生的必要性,但同樣比例的民眾反對退出歐元區。這表明,歐洲民眾目前肯定不會同意擴大歐盟政策權限,但認為歐盟應完成其義務。歐洲領導人意識到,歐盟當前不應尋求進一步擴權,而應履行好自身職責,以實現歐盟與民眾的和解。長遠看,這與中國模式在趨同,有助於擺脫選舉政治、程序理性思維,讓歐盟政治更務實,趨向於結果導向。這也是以極右翼與反歐勢力異軍突起推動歐盟政治文化與時俱進轉型的意外收獲吧。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

主任,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劉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