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軍校新丁(6)(1 / 2)

雖然曹宗從小就是錦衣玉食,可他決不是那種吃不了苦的人。除了第一次因為剪頭發的問題與齊佩武發生了摩擦,可在其它事情上,齊佩武對這個全學院最小的學員還是很看中的。

開頭一個月是對學員進行體能和隊列等方麵的訓練,晚上是文化課的補習,這些對曹宗來說並不困難。學院的夥食很好,不僅一日三頓,而且餐餐管飽,花樣也不少,要知道在這個時代,大多數人家一日隻吃兩頓。張全從李仲元那裏要了那麼多錢,大大地改善了學員的夥食。

在軍校裏,曹宗努力把自己融入普通的學員當中去,時間一長,他的變化越來越多,開始自己洗衣服,而且有時候十來天才洗一次澡,經常是一身臭汗就躺在宿舍睡著了裏,住在這樣的二十個人的大宿舍,這對他這個皇帝的外甥來說絕對是一種曆練。張全曾數次以視察的名義來看過他,不過曹宗從來沒有抱怨過什麼,漸漸地,他連十天一次的休假都不回去了,整天泡在學院裏,除了學習鍛煉就是和學員們一起喝酒聊天,僅僅幾個月,他已經完全從一個侯爺轉變成一名士兵了。

這一天,副院長杜宏裕在給曹宗這個中隊上課,由於人數不夠,包括張全在內的所有人都要上課。杜宏裕給學員們介紹的是曆次大漢對匈奴作戰的過程,漸漸地就把話題引到了這次北征東胡的作戰中來。有學員就提出,為什麼大漢與匈奴打了那麼多年才分出勝負,而一仗就能平定東胡。

杜宏裕想了一下,答道:“關鍵還在他們內部,匈奴內部相對要團結得多,而東胡各部缺少凝聚力,內憂甚至於多於外患,所以他們的失敗是遲早的事。”

杜宏裕剛說完,教室後麵傳來一個聲音:“報告副院長,在下有不同的觀點。”

“噢?你說說看。”杜宏裕一看,說話的是張棟,張全在神箭營的時候就鼓勵部下發表自己的見解,這個風氣逐漸影響到新軍,而學院也保留了這個傳統,學員可以在課堂上與教官進行討論。

張棟回答道:“我軍一戰而定東胡,關鍵是對方戰略上的失誤,東胡人戰力不如我軍,就應當集中力量對付我軍一部,或者是派出小部隊襲擾我軍補給線,決不應該急於與我軍決戰。”

“我反對!”一個學員站起來提出反對意見,“東胡人如果襲擾我軍補給線,是不可能有所收獲的,因為我軍在南線有十萬邊軍及數十萬民夫從長城一線向前線運送輜重,我軍從長城至最後的戰線大澤地區不足千裏,中途卻有十數個可供輜重隊休息和防禦的營寨,而且我軍每個輜重隊都在三千人以上,他們利用武鋼車完全能抵禦數倍的東胡騎兵的攻擊,趙破虜將軍利用武鋼車連續行軍十數日而沒有受到大的損失就是證明。而且我軍在東胡南部已經將他們的大批部落遷至長城以內,所以東胡人是不可能打我補給線的主意的。”

杜宏裕聽完沒有發表意見,說實話,這樣的討論常常無法得到準確的答案,隻是為了能拓寬學員的眼界,啟發他們的思維,杜宏裕問道:“還有誰有自己的想法?”

“我!”站起來的是曹宗,他站起來說道,“副院長說得對,東胡人的失敗在於他們內部不穩,他們急於與我軍決戰,是因為他們誰都不願承受損失,可如果他們內部得到了統一,不過這種失敗隻是暫時的,一旦他們當中有人統一了東胡各部,那他們還是我大漢的威脅。所以我認為,我軍與東胡遲早還有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