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英語課堂教學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1 / 2)

淺談英語課堂教學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文化論壇

作者:劉金鳳

摘要:動機是教學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英語教師應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思考如何結合新的時代特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這樣才能更進一步的促進學習效果。本文重點討論在新形勢下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

關鍵詞:英語課堂動機

“動機”作為心理學上的術語,是指一種由需要所引起的,激勵或推動人去行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在動力。它起著激起、調節、維持和停止行為的作用。動機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為人的認識狀態和激勵變化之間的相互影響所決定。英語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英語學習者進行學習,以達到某種目的的心理動因,它表現為渴求英語學習的強烈願望。隻有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才能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從而最終提高學習質量。

一、學習動機的分類

1、工具型動機與融入型動機

Lambent和Gardner提出兩類學習動機:工具型動機和融入型動機。具有工具型學習動機的學習者學習外語,目的是通過外語考試,把外語當作工具去尋找好的工作,能夠閱讀外語資料,改善自己的社會地位,也就是指學習者為了某一特殊目的而產生的動機。在雙語國家,如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英語的熟練程度能使人們有更多的機會找到好的工作,而且英語與他們的社會經濟地位息息相關,在這種情況下英語學習者的動機就屬於工具型動機。具有融入型動機的學習者學習外語,主要是對外語以及外國文化感興趣,學好外語為的是更好地與外國人進行交流,希望對外語及外國文化有所了解,而且有朝一日能與該群體融為一體。

2、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

除工具型動機和融入型動機之外,Lambent和Garner還把學習動機分為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如果做事的唯一因素是為這件事以外的事情而不是這件事本身,其動機就是外在動機;當對做事的經驗本身產生興趣,而且做這件事的原因在於該事本身,此時的動機則是內在動機。外在動機來自於得到一份獎勵或避免受懲罰。它的焦點在於學習活動來自於外界影響。內在動機來自於學習者對某一學習內容或學習任務的濃厚興趣,它是對學習經曆本身的獎勵。內在動機就在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給他們的學習動力。具有內在動機的學生不是被迫參與某一活動,而是尋求機會參與其中,並且用盡全部精力去做好它。內在動機持續的時間較長,是語言學習取得長久成就的重要前提。

二、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對語言學習者有很大的影響,一個有明確學習目的的學生會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從而取得成功。當學習者處於對某一語言沒有興趣時,就會產生焦慮、不安和內在的緊張情緒。作為一個英語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不斷取得進步,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1、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

教師應試圖和學生建立積極的關係。教師應在恰當的時間給予適當的鼓勵,使學生體會到完成任務後的自我滿足。教師應不斷地向學生證明他們是有價值的,對學生的表現要有足夠的耐心。

2、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成就感

學生最實際的需要就是在學業上的成功。在大量的學習中,學生需要感到自己的進步,並希望在更多的實踐活動中展示自己的進步和能力。教師要引導和幫助學生,使其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這也是培養、鞏固和進一步激發學生動機的又一有效途徑。首先,要對學生多作肯定的評價。在學生眼裏,沒有什麼比老師的誇獎更能鼓舞人心的了。但在評價學生時要及時、恰如其分、具體化而且多樣化,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其次,給予學生積極的期望。教師的期望能直接影響課堂氣氛和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最終影響學生的學習。教師對每一名學生都應一視同仁,多給差生表揚和鼓勵,使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要想提高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成就感,教師在教學任務的設置上應由所側重,應該充分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享有成就感。作為教師,重要的是正確估計學生的能力,以便給學生布置難度適宜的任務,讓學生品嚐到經過努力耕耘後獲得的那份成功的喜悅,這種成就感會激勵學生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