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確定教學單元和基本任務
在“運動教育”模式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先將羽毛球的課程分成若幹個“運動季”,如“練習期”、“季前賽期”、“正式比賽期”、“決賽期”,再根據需要將“運動季”細分為多個“子季”,根據羽毛球課程特點再製定每個“子季”的教學方案。在每個階段教師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樣,“練習期”主要是示範指導學生的動作和技術要領,引導學生自學和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季前賽”階段組織學生比賽合練,注重提高學員的個人技術能力。如事先畫一個圈,讓學生單獨訓練“後場高遠球”這個科目;“正式比賽期”階段主要注重的是讓學生都能全程參與到比賽當中,讓學生體驗角色扮演、提高運動技能、掌握比賽策略等一係列的過程,教師也可以根據學員個人情況為其設計專項訓練,提高羽毛球單個技術動作能力等。如在一對一擊球比賽中,規定雙方必須要在五個回合之上時才能扣殺,依此來讓學生自行合理選擇技能,鍛煉其臨場應變能力。“季後賽”中,主要是創造一些比賽的機會,如單打、雙打、混雙等,每一項都評出冠、亞、季軍,比賽結束以後組織頒獎大會,做總結報告。
2.3 完善評價體係
在“運動教育”模式開展過程中,教師既要做好終結性評價,同時也應當注重過程性評價,要對每個學生在羽毛球學習的每個階段和課堂表現進行酌情打分。不僅是成績評價和技能評價,還要進行人文素質評價,即考查學生的遊戲參與熱情、新技術接受能力、出勤率等。如此評價模式,既能增強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還能促進學生的人文意識修養。
2.4 “運動教育”模式注意事項
首先要結合實際課時情況安排好學生羽毛球練習的章程和比賽的時間,針對每一個羽毛球的技戰術動作,都要酌情安排學習時間,盡量不浪費一分鍾時間。在組團或者分配比賽的時候,要體現學生的個人意誌,不能僅憑教師的主觀臆想,否則效果適得其反。教師在安排羽毛球比賽的時候也應當充分結合教材內容,適應學生的基本技能水平,不能盲目地求潛能開發而增加強度。
結語:“運動教育”模式主要就是要以遊戲的形式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進來,教師在製定“運動教育”模式的教學方案時,要通過比賽的形式讓學生提高參與羽毛球運動的積極性,豐富其運動體驗。隨著我國體育教學模式的不斷改革,作為一項協同性較高的體育課程,羽毛球課強調了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通過“運動教育”模式讓學生在組隊中相互學習,在“季度教學”中更直觀地了解技術動作要領,並形成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係,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參與熱情,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促進學生全麵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月,劉超,邰雨峰.羽毛球專項課實施“運動教育”模式的研究[J].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 2011(05)
[2] 梁恒.“運動教育”與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之教學有效性比較分析[J]. 內蒙古體育科技. 2011(02)
[3] 黃珂.領會教學法在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學中的應用[J]. 經營管理者.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