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靈活高校教育資源開放的時間。在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時間範圍內,可減少開放時間,而寒暑假等較長的節假日中,則可以適當增加開放的時間,這樣既滿足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又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
三是有選擇性地開放部分教育資源,構築高校內的城市文化建設平台。高校內經常性的學術講壇可以邀請市民進行思想的碰撞;迎新生、慶節日的文化藝術表演可以邀請市民共同聯歡;籃球、足球等體育比賽可以邀請市民同台競技等等。
2、堅持“走出去”,讓高雅的校園文化藝術貼近大眾。
在調查中,公眾希望依托高校打造文化活動基地的比例高達37%,同時在對高校深入社區組織的文化培訓活動中,持“不需要”態度的比例為零,說明麵對城市文化提升的現實需求,高校的社會服務功能還沒有得到較好的發揮,也沒有得到公眾的認可。課題組在此也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發揮專業優勢,舉辦社區音樂會、繪畫展等活動,開展文化藝術知識培訓班,增加市民文化藝術知識,提高市民文化藝術修養。
一是發揮高校團學組織作用,積極開展與社區的結對活動。在國家大政方針的宣傳、社區孤寡老人的照顧、留守兒童的關注引導等方麵充分發揮主觀能力性,更好地服務市民。
二是加強校地橫向合作,構築校地共建的城市文化互動平台。如加強學校與樂山市相關職能部門的合作,建立市校圖書館、市校檔案館、市校團委等共同的文化活動平台,提升城市文化建設水平。
(二)加強校企合作,為樂山的經濟文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1、實現高素質人才的訂單式培養,促進樂山各行業勞動者整體素質的更新和提高。
樂山近年來雖然在交通、通訊等方麵有了較大改善,但畢竟是地處西部地區的三線城市,在對人才的吸引力上相比大中城市而言還有很多不足,因此更有必要創造良好的環境,力爭將當地高校的畢業生留下來支援本地經濟文化建設,而當前大中城市人才競爭的殘酷現狀給了樂山這樣的機遇。課題組認為有以下兩點辦法值得一試:
一是高校與企業加強合作,按企業發展需要,訂單式聯合培養生產、管理人才。事實上,如樂山師範學院三年前就開始聯合四川明星電纜股分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此項工作,在學校單獨招收“明星電纜”班學生,在招生條件、課程設置、專業實踐等方麵均征求企業意見,批量、按規格培養企業所需人才,既解決了企業招聘難的現狀,又解決了畢業生求職問題,可謂一舉兩得。
二是政府要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政策支持,吸引高校畢業生就地就業、創業。當前,大中城市固然有更好的發展平台,但其消費水平高、競爭壓力大,地方政府應製定相關可行和有效的政策措施,使高校畢業生認識到三線城市也是自己奮鬥和施展才華的大好天地,從而留下來,促進樂山各個行業勞動者的更新換代和素質的整體提高。
2、加強“研—產”結合,加快高校科研成果向生產力的快速轉化。
高校是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對高校教師而言,每年有一定的科研任務和要求,對學生而言,近年來的全國“挑戰杯”等科技創新大賽也促進了他們中的“科研熱”,就樂山市的科研現狀而言,高校師生每年申請到的國家專利、科研成果均占樂山市範圍內較多的比重,如何減少中間環節,將這些專利、成果盡快地轉化為生產力,是一項十分有價值和意義的工作。據課題組調查到,樂山師範學院的“竹蟓蟲防治”技術、黃連地膜技術等已廣泛運用於實際生產中,為沐川的竹林病蟲害防治和沙灣區等地黃連產量的大幅提升起到重要作用,產生了較大的經濟效益。
由此可見,加強高校與地方農林等生產部門的聯係,有利於為高校提供科研實踐的場所,同時也促進了先進技術的運用,促進樂山生產力的發展。
作者簡介:蘭芳(1977.3-),四川眉山人,碩士,樂山師範學院政治學院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董澤淑(1972.4-),樂山師範學院圖書館,講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