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宏觀人力資源失衡的消極影響(1 / 2)

淺析宏觀人力資源失衡的消極影響

人力資源

作者:趙連梅

摘要:超出一定範圍的人力資源失衡會帶來相當大的消極影響,這也是我們從宏觀角度研究人力資源失衡的原因之一。本文對供求失衡、地區失衡、結構失衡所產生的消極影響分別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人力資源供求失衡地區失衡結構失衡

人力資源經濟活動中失衡問題的發生是國家經濟活動和組織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由於人力資源失衡的產生對組織人力資源管理效率和效益產生多個方麵的影響,一直為各國政府、各類企業組織以及理論界所關注。

一.人力資源供求失衡的消極影晌

人力資源供求的失衡導致的問題是多方麵的,比如社會不安定、矛盾激化、犯罪率上升、經濟出現惡性循環等。最大的惡果是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力資源供求不適應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的需要,會造成生產資源的限製與浪費,使得人力資源貶值,工資下降,導致內需降低,形成經濟惡性循環,製約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

人力資源總量失衡,特別是當前我國供大於求的情況,會帶來大量的失業人口。失業對個人與家庭來說會帶來極為不幸的後果,不僅收入減少,而且還會使生活惡化,身心也會受到傷害。失業者常常會自暴自棄,感到無用,自信心崩潰。如果失業持續,工作技能就會喪失,失業者還會失去對技術與技能的學習興趣。失業成本不僅要由本人承擔,還會直接影響他的家庭,造成家庭關係的緊張與離婚率的提高。

二.人力資源結構失衡的消極影響

我國人力資源結構性失衡的惡果是資源性浪費,影響資源配置的總體效率或全要素生產率,進而影響產出水平和勞動生產率,影響到經濟發展效率與質量。它的消極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導致產業經營惡性循環,效益低下。失衡的人力資源狀況直接導致技術力量的開發不平衡,使人力素質與不斷更新的技術要求不相吻合,導致產業技術水平低下,難以跟上時代步伐,進而使經濟效益不斷下滑,形成“技術落後一一效益差一一技術更加落後”的惡性循環。

第二,製約產業技術提升,致使我國喪失產業經濟發展的先機。產業技術的提升離不開人力資源的素質提升。然而人力資源的結構失衡,無法保證產業技術提升的人力素質條件。

第三,造成人才浪費,經濟損失巨大。部分行業領域技術人才分布過密,而該行業卻不能提供足夠多的崗位供其消化,導致大量人才流失,技能荒廢,或者產生“大材小用”的人才浪費現象。由於素質失衡,社會無法建立合理的用人機製和科學的培養機製,進而導致產業技術水平較低,嚴重影響產品質量,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第四,誤導個人職業規劃,導致事業失敗。從個人來看,一生,事業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早期的個人職業規劃設計。如果個人職業規劃不以社會需求作為導向,事業方向就會出現偏差,最終導致失敗。同樣,個人的職業規劃也依賴於社會人力素質的總體規劃,“跛腳”的人力素質培養隻會誤導個人職業設計,使之脫離社會實際,致使“英雄苦歎無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