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的影響分析
財經觀察
作者:餘思彬
摘要: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對企業有利,但同時給企業投資者和債權人財務分析提出了新的挑戰,執行新會計準則後可能發生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將對上市公司未來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深遠影響。文章圍繞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的影響展開深入分析。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影響
上市公司正式執行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它標誌著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實質性趨同。新會計準則不會影響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但相關會計處理原則的變化,對上市公司財務信息和經營業績的存在較大影響。就此展開研究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1.新會計準則有關概述
1.1新會計準則的基本內容
新會計準則基本上實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趨同。在我國新會計基本準則中加以體現,從項目構成看,除個別項目未被納入外,我國新會計準則體係涵蓋了國際會計準則的大多數項目;在我國新會計準則的內容上,除個別項目外,充分采用了國際會計準則所有的基本原則和主要方法。
1.2引入公允價值等計量屬性
新的會計體係將按照現行國際慣例把公允價值概念引入中國會計體係,公允價值的計量成為此次準則修改中的主要亮點之一。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是指以市場價值或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作為資產和負債的主要計量屬性的會計模式。39項準則中的大部分準則引入了公允價值概念,如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資產減值、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生物資產、投資性房地產等。
1.3 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
國際會計準則(IFRS)最顯著的特點是講究以原則為基礎,允許財務人員根據自己的判斷做賬,以求財務報表能夠更加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的價值。我國新會計準則體係由一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組成,其規範的交易和事項的內容比較全麵、具體。除極少數事項外,我國新會計準則體係采用了國際會計準則的基本框架和原則,其理念、體係結構、項目構成和內容比較充分地體現了與國際準則逐漸接軌的大趨勢,符合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國際要求。
2.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的主要影響
2.1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收益確認
原會計準則規定,上市公司進行短期證券投資時,報告期末按成本與市價孰低計量,隻要沒有出售,即使賬麵實現了盈利也不能體現為當期收益。新會計準則規定,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期間取得的利息或現金股利應計入投資收益。處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時,應將取得的價款與該金融資產賬麵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投資收益;同時,將原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公允價值變動累計額對應處置部分的金額轉出,計入投資收益。
2.2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和轉回
在舊會計準則下,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和轉回能夠造成上市公司利潤在不同年度之間轉移,從而保持上市公司年度利潤的穩定。對於周期性較強的上市公司而言,在行業景氣度高時計提較多的減值準備,在行業景氣度低時少提或者轉回,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人為地保證公司利潤的平穩。但是,而新會計準則不同,它規定企業對子公司、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模式進行後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商譽、探明石油天然氣礦區權益及相關設施等進行減值測試,資產減值一經確定,不得轉回。
2.3 債務重組收益的處理
新會計準則規定,債務人以現金清償債務的,債務人應當將重組債務的賬麵價值與實際支付現金之間的差額確認為債務重組利得,並計入營業外收入。當把債務轉為資本時,債務人應當將債權人放棄債權而享有股份的麵值總額確認為股本,股份的公允價值總額與股本之間的差額確認為股本溢價計入資本公積。重組債務的賬麵價值與股份的公允價值總額之間的差額,計入營業外收入。因此,對一些ST公司來說,一旦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務進行減免時,則將會增加上市公司的當期利潤,有利於保住“殼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