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明:亮劍劈風雨 鐵血兵工魂
創新中國
作者:劉德英
他不是軍人,卻如軍人般堅毅果敢;他不是軍人,卻用一腔熱血詮釋軍人的內涵。他與共和國風雨同行,30年如一日,以軍人般的意誌與忠誠,伴隨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發展的步伐,在引領裝甲戰車先進技術的征途中矢誌求索。他就是99A主戰坦克總設計師——
在上合組織“和平使命-2014”多國聯合軍事演習中,解放軍99A主戰坦克首次震撼亮相。它以一流的機動性能,風馳電掣,一路狂奔……馬力和速度都明顯超越對手。相比於世界坦克強國的發展,起步晚了30多年的中國坦克,這一回,終於穿越曆史的風煙,帶給了世界一個無限的驚歎!
驚歎過後,該型坦克的總設計師,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一篇將他譽為“軍工十大國寶級人物”的微信帖子,至今仍在廣為傳播…… 當各大媒體都想采訪他,全世界似乎都想挖掘有關他故事的時候,我作為《科學中國人》首席記者,榮幸地走近了他——毛明。
上篇 青春如焰
在他心中,深藏著一片橄欖綠,那是心靈深處最靚麗的色彩。 為了這一抹橄欖綠,他發憤學習,從童年到少年,從大學到碩士、博士,他如焰般的生命熱力四射,熔去了童年的幼稚,閃耀著青春的勃發……一曲精忠報國的生命壯歌也由此拉開帷幕。
——采訪手記
—將實現換擋動作的各離合器作為虛擬構件,運用多體係統動力學理論,建立了任意排數、任意操縱件數、任意自由度的行星變速機構在換擋過程中各構件動態載荷的計算方法,攻克了高速重載車輛行星變速機構自動換擋動態過程動力學參數匹配和換擋品質優化的關鍵技術,解決了重型、越野車輛自動換擋過程衝擊過大的重大技術難題。
——創立“坦克傳動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帶領團隊攻克了多自由度行星變速、電液自動操縱、高能容液力傳動、雙流液壓無級轉向、液力機械聯合製動和複雜係統供油、潤滑與汙染控製等關鍵技術,研製成功係列化液力機械綜合傳動裝置,使我國坦克裝甲車輛實現了由手動換擋向自動換擋、由操縱杆有級轉向向方向盤無級轉向、由低速機械製動向高速聯合製動的跨越,技術水平擠身世界先進行列。並建立了我國軍用履帶車輛液力機械綜合傳動裝置設計理論與方法,對我國目前尚無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型車輛自動變速箱技術領域,起到了巨大的技術推動作用。
——履帶車輛的轉向是靠兩側履帶的速差實現的,轉向時外側履帶的功率增加,內側履帶的功率大幅下降。重型履帶車輛機電複合傳動的核心是,如何優化實現兩側履帶功率的耦合。針對這一問題,他首次提出兩側履帶功率耦合機構的運動學動力學普遍約束方程,給出了耦合機構的設計方法,利用這一方法,發明了耦合機構的構型,並應用在新一代坦克機電複合傳動方案中,大幅降低了重型履帶車輛對驅動電機的功率要求。
——首次提出2乘員坦克概念和總體方案,係統說明了我國新一代坦克的能力要求,係統設計了一體化信息係統方案、多武器協同與打擊的火力係統方案、整體式高功率密度推進係統方案、全維綜合防護係統方案和公共設備管理係統方案。提出的2乘員總體方案和各主要係統方案,已作為新一代坦克重大背景項目的主方案在進行研究。科學思想的一次次飛躍,創新源泉的一股股湧動,不經意間又促成了一項項專利技術的產生。如《一種用於串聯式混合動力履帶車輛的機電複合傳動裝置》《一種用於混聯式混合動力履帶車輛的機電複合傳動裝置》《一種雙側驅動兼轉向履帶車輛機電複合傳動裝置》《傳動裝置換擋試驗的擋位識別方法》等相繼獲得了專利並實現了成果轉化。
就這樣,毛明和研發團隊在風雨中攜手前行,他們事業的激情,正如一首歌中所唱:“英雄自古肝膽懸,忠勇一身,日月雙肩……”
為了99A的研製,毛明處處以身作則,帶頭每天工作多達12小時,常常通宵達旦,放棄了所有節假日……
一次,綜合傳動裝置遇到了技術瓶頸問題,需要馬上攻關,可時間已近深夜子時。就在項目組萬分焦急之時,毛明突然出現了。原來,他也是剛從辦公室加完班出來,因一直關注著這個項目的進展,他沒有回家休息,而是徑直來到了試驗室。
見項目組正給傳動裝置加油,準備進行台架試驗……毛明趕緊把西服外套扔到一邊,立即動手打油。當時的打油程序比較麻煩,需要用手搖泵,先從油桶裏把油打到小塑料桶裏,再一桶一桶的加到傳動裝置裏,而且每10升油,需要手搖34下,給傳動裝置加滿油,一共需要手搖510下。毛明全然不顧這些,他一邊搖油,一邊和大家聊著天,統計著。等加完油,開始第一輪試驗已經是淩晨兩點多鍾。這一晚,毛明和項目組在一起,直至做完了第一組試驗數據才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