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公共衛生領域的開拓者(1 / 3)

做公共衛生領域的開拓者

封二人物

作者:祝傳海

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曆史可以追溯到近一個世紀以前。自1917年創辦以來,是我國最早設有八年製臨床醫學專業和護理本科教育的重點醫學院校。協和醫學院凝練出“堅持醫學精英教育、實行高進優教嚴出、注重能力素質培養、強調三高三基三嚴、開放辦學博采眾長、傳揚優良文化傳統”的辦學特色。

為了繼承院校幾代人“同心同德、和衷共濟、勤奮耕耘、開拓創新”的精神,2013年9月,在美國工作、生活了20多年的劉遠立教授,作為中組部“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回國擔任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在哈佛大學長期從事公共衛生相關研究的劉遠立,希望能夠在有著百年曆史的協和醫學院,創建一個以高質量的科學研究和培養領導型人才的精英教育為使命的現代化和國際化公共衛生學院。

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劉遠立打了這樣一個比方:“搞公共衛生就像一個樂團演奏一首交響樂,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麵麵。傳統的公共衛生學院主要是培養樂手,設有類似於‘管樂係’、‘弦樂係’等技術型學係,但缺乏‘指揮係’。協和公共衛生學院是精英教育,我們應當為奏響更多更好的‘中國公共衛生交響樂’培養‘樂隊指揮’。政策和管理係出來的學生我希望他們能成為政府和各個領域的‘首席健康官’,用健康交響樂的譜子協調各樂手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

劉遠立在現代與未來之間架設起一座夢想之橋,他善於從複雜的事物中抓重點、抓關鍵、抓命脈,通觀全局卻又不失細節,他身上散發出的壓倒一切困難和挑戰的魄力,吸引著大家自覺地彙聚在他身邊,既緊張又快樂的工作。

熱心公益 心係祖國公共衛生事業

回憶當年的人生經曆,劉遠立從大學時代開始就與公共衛生研究結下了緣分;用他自己的話說,是“一輩子沒做別的,就是公共衛生”。1987年在武漢同濟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拿到碩士學位之後,留美深造。先是在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讀衛生管理的碩士,之後在明尼蘇達大學攻讀衛生政策和管理的博士。從1993年年底開始到2013年的20年間都在哈佛公共衛生學院工作。期間對於國內外公共衛生領域的情況一直緊密追蹤,對於科研、人才培養的情況,以及相關政策和社會影響上都十分熟悉。

雖然遠在海外,但是劉遠立做的工作一直十分“接地氣”。在哈佛,最令他自豪的工作有兩項:一是與哈佛其他同事一道創建了服務於全球醫改的一個新的交叉學科——衛生體係學, 並於2014年9月在中國MOOC大學開設了協和醫學院第一門網上公開課《衛生體係學》;二是在非典以後在哈佛創辦了一個中心(“哈佛中國行動計劃”),專注於幫助中國衛生係統培訓高官高管,搭建了高端對話平台,包括在2007年、2009年成功舉辦了兩屆中國社會發展論壇,並從2011年起,組織年度“中美健康峰會”。

相對較單純的理論研究,劉遠立更加注重應用層麵。從1993年到2001年的8年間,他與國內外9家醫科大學及相關機構合作,在中國300個貧困縣進行調研。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其中從1997年到2001年,該項目組在8個省的10個貧困縣裏進行了恢複農村合作醫療製度的試點,試點的結果證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現代社會中有很大的必要性和極強的可操作性,因病返貧的農村家庭可以因此得到幫助,該試點研究報告於2002年發布。也正是在當年的10月28號,我國召開了建國後的第一次全國農村衛生大會,會上一共出台了8個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文件,其中有6個與新農合有關。

“上世紀中期集體經濟時代農村有人民公社,98%的農民有合作醫療的覆蓋。改革之後實行承包責任製,人民公社解體,合作醫療製度就垮了。老百姓得了病需要自己花錢,甚至有句順口溜兒叫‘小康小康一場大病就泡湯’。”劉遠立至今對自己在陝西、山西、雲南、貴州等地調研時看到的情景印象很深:“農民得病後先借錢,然後變賣家產,最後甚至賣掉種豬去看病,真得很慘。”

或許因為童年時代跟隨在工程兵部隊當軍醫的父親走南闖北,劉遠立心底一直保留著一份對於農民的樸素情感。小學階段他基本都在農村、特別邊遠的山區讀書,和農民的孩子們在一起。他回憶說:“戰士們晚上搭帳篷睡覺,我們家人就在牲口棚裏撒石灰、鋪草墊。爸爸白天給戰士看病,晚上給鄉親們,甚至還有牲畜看病。那時候我就想,等長大了一定要盡力而為幫助那些可敬可愛可憐的農民兄弟。”劉遠立告訴記者說,社會裏99%的人的命運其實掌握在不到1%的人手上——“這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客觀現實,問題在於那1%的人怎麼想,是真得想讓別人過得好一點,還是隻想著用權力滿足私欲?”

相比之下,兩屆中國社會發展論壇的主題要廣得多。2007年,第一屆中國社會發展論壇在中共中央黨校舉辦,討論的問題涵蓋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關係、多元化價值觀與中國和諧社會的建設、中國的教育領域的改革、民主與法治等等。“討論的問題非常廣泛,當然也有醫療衛生體製的改革。”劉遠立補充道。2008年,劉遠立與哈佛大學校長福斯特一行在人民大會堂受到時任國家副主席、中央黨校校長習近平的親切接見,並受校長委托向習主席彙報了“哈佛中國行動計劃”的工作,得到習主席的讚賞和鼓勵。2009年,第二屆中國社會發展論壇在哈佛成功舉辦。

2008年,有兩件事讓劉遠立至今印象深刻。一是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他在第一時間與李蔚東等老師一道與北京紅十字會合作建立了“全民健康烽火基金”,整合國內外優質的資金和技術資源,在汶川的災後重建中,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移動診療中心;二是與時任汶川縣長的張通融一道,建立了全國第一個全民健康示範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