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臣中,沒有恭親王,實在有些遺憾。”
胡林翼對京師和熱河情形了解頗深。留京的恭親王與英法議和,建議增設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專門處理與洋人交涉事宜,其機變通達駕馭全局的才能不僅為留京大臣交口稱讚,就是英法諸國使節,也都是讚賞有加,一有交涉,隻認恭親王一人。因此,恭親王在京中影響已是舉足輕重。而讚襄政務八大臣中竟然沒有恭親王,恭親王如何能心甘?當然,更多的內情即使是對曾國藩,胡林翼也不能暢所欲言。“但願朝局不要有任何風吹草動,不然,牽一發而動全身。”這所謂全身,當然就包括好不容易得來的江南軍事好轉的局麵。
李鴻章卻有自己的看法:“無論朝局如何,江南的局麵已經離開不老師和胡撫台以及湘軍眾將領。隻要手中有精兵強將,朝廷不能不依為泰山。”
這個話題不宜久談,轉而商討下一步的軍事部署。
“我是個病秧子,沒法給曾帥分憂了,隻能勉強為大軍籌措糧餉。”胡林翼說,“將來要多多依靠新人了。九帥、雪琴等自不必說,將來浙江,可以交給左季高,他有獨當一麵之才,他的性子,也宜於獨當一麵。”
左季高就是左宗棠,頗有才能,個性極強,也有恃才傲物的毛病。他在湖南巡撫衙門當師爺,巡撫張亮基、駱秉章,都依之為臂膀,他也當仁不讓,事事敢作敢當,人稱二巡撫。七八年來,湖南內清四境,外援五省,給官軍尤其是湘軍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糧餉,曾國藩、胡林翼都是心存感激。去年投奔曾國藩帳下,用兵江西,屢獲奇勝。不過此人不可久居人下,對曾國藩指授的方略,也公然違背。好在確實能打硬仗,也就不必計較。讓他去浙江獨擋一麵,既能滿足他自作主張的性情,也避免與曾國藩產生不快,如果能夠肅清浙江當然很好,就是萬一站不住腳敗了出來,也不至動搖全局。所以胡林翼的建議正合曾國藩心思。
“將來安徽有鮑春霆和多將軍,想來應該不會有大的問題。”胡林翼繼續他的建議,“金陵城這塊硬骨頭,將來恐怕要交給老九。唯一不能兼顧的就是上海。上海地麵雖小,卻是水陸大碼頭,自長毛作亂以來,江南富商巨賈,多逃至上海避難,上海繁榮勝過京華,萬貨雲集,稅源充盈,如果落到長毛手中,真是遺害無窮。”
曾國藩連連點頭:“如果有一軍以上海為根基,東西並舉,局麵對我將更加有利。隻可惜鞭長莫及,隻能望洋興歎。”
“我將來願意領一軍,給九帥收複金陵敲敲邊鼓。”李鴻章早就希望能夠自帶一軍,獨擋一麵,如今聽說左宗棠有可能到浙江獨當大任,心裏又羨慕又不服,所以忍不住毛遂自薦。
“少荃是人才,曾帥不要不舍得放出去,放出去,也是一把獨擋一麵的好手。”胡林翼知道李鴻章的心思,也了解李鴻章的才能,因此也為他說話。
“少荃當然不能久盤我腳下,隻是批答*,出謀劃策,實在離不開。”曾國藩說的是實話,“大仗還有的是,少荃稍安勿躁。不鳴則已,到時必定一鳴驚人。”
這是堵人嘴的空話,何時才能讓他一鳴呢?李鴻章見曾國藩仍沒有放他出去的意思,心中不免著急。
三人秉燭夜談,直至夜深。
第二天,李鴻章接到夫人病重的消息,連忙向曾國藩告假,到廬州鄉下去看望夫人。夫人周氏,是李鴻章開蒙老師周菊初的侄孫女。李鴻章小時候由於家裏兄弟多,生活很困難。周老先生經常接濟他們,李鴻章的學費常常是周老先生代交。老先生一直很看中李鴻章的才學,認為他將來一定會有所作為,還在李鴻章趕考前,就把自己的侄孫女許配給了李鴻章。周氏比李鴻章大兩歲,是一雙大腳,人很善良,也很能幹,侍奉公婆,照顧孩子,勤勤懇懇。李鴻章辦團練後,為了躲避太平軍,一家人都搬到偏僻的鄉下。夫人是久勞成疾,已經病了數月,等李鴻章趕到鄉下時,已經不可救藥,十幾天後就去世了。
李鴻章處理完喪事,與老母親商議,請她到南昌隨老大居住。如今南昌的形勢已經穩定,一家人撲著他去,比在廬州鄉下擔驚受怕強。老母親很能體會兒子的苦心,雖然不願離開老家遠行,但為了不讓兒子們擔心,就答應李鴻章的要求,帶著李鴻章的兩個女兒,由老三李鶴章照料,又從安徽巡撫中軍借了四名身手好的親兵護送,千裏迢迢去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