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方法尊重孩子自己的意願(1 / 2)

“媽媽,媽媽,我參加了學校的運動會。”還沒進家門,王強的聲音就先傳到了家裏。“運動會,參加那個有什麼用?是不是還要每天訓練?”媽媽問道。“嗯,是,從今天開始就要每天下午進行一個小時的訓練,所以老師讓我回家問問你可以不。媽媽,你就讓我參加吧!老師都說我跑步很有潛力的。”“休想,你看你的成績,總是處於中遊水平,沒有什麼起色的,專心搞好學習,其他事情一概不要管。”媽媽說完後,孩子的臉逐漸由晴轉陰,眼神中充滿了失望和無奈。而且,自從這件事之後,慢慢的,王強的成績似乎也大不如前。據老師反映,王強最近上課總是思想神遊,注意力不集中,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支支吾吾,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

例子中的王強就是典型的注意力不集中導致了學習成績下降。

而這一現象的起因主要是媽媽沒有同意他參加學校的運動會,這看起來是件小事,但是對王強來說,自己的願望沒有得到滿足,自然對學習也失去了興趣。一旦不願意在學習上用心,那父母和老師做的一切都是徒勞。

難道孩子的意願就這麼重要嗎?不滿足孩子的願望就會產生這麼大的副作用嗎?可能父母還會有疑問:“那是不是孩子的每一個意願都要滿足呢?”孩子的意願是否得到滿足在家長看來或許無關緊要,但是對孩子來說卻是一件大事。因為對孩子來說,如果他內心一個強烈的願望沒有得到滿足,就會產生一種挫敗感,這種挫敗感會影響到他追求成功的信心和動力。就像王強,他覺得自己可以通過參加運動會來表現一下自己,讓自己風光一把,但是媽媽的話猶如一盆冷水,澆滅了他的希望。而且他對自己的學習本來就沒什麼信心,現在連最自豪的項目都被媽媽否定了,他更加覺得自己一事無成,上課自然不願意注意聽講,學習上也不想再去努力了。成績下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那麼,是不是孩子的每一個意願都要滿足呢?不是的,對一些涉及到孩子自信心,孩子能從中受到鼓舞的願望,父母要盡量滿足,對於非此類的願望,父母則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來決定。

下麵我們來看另一個例子:

李麗今年上初中二年級,數學成績一直不怎麼樣,主要是由於自己粗心。但是對於一些比較難的題,李麗卻總是能解答出來,因為她的思維和別人有一定的差異,逆向思維和橫向思維能力很強,而且對數學題有著一股鑽研的精神。有一天,李麗回到家,說:

“媽媽,我們今年有個數學競賽,聽說如果能得獎的話還可以在中考的時候獲得額外的加分呢。”“是嗎?那你也報名參加吧!”媽媽回答。“我不敢,我怕同學們笑話我,說一些‘就憑你的數學成績還想競賽獲獎’之類的話。”媽媽從李麗的眼神中看出了李麗想參加此次比賽的願望,也了解李麗對於數學的興趣,就鼓勵她:“那是因為別人不了解你,參加競賽又沒有分數的限製,而且你解答難題的能力那麼強,我相信你參加的話一定會取得一個好成績的。”“真的嗎?”聽到媽媽說的話,李麗的眼中泛著光芒。“是的,媽媽了解你,也相信你。”“好的,我參加。”果然不出所料,李麗在這次的數學競賽中獲得了二等獎。因此,她不僅對數學的興趣有了大大的提升,粗心的毛病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