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塑造孩子的完美人格(4)(2 / 2)

與同學之間的交往是孩子生活中的一個重要方麵,哪怕是一個學習極度優秀的孩子,他在學校裏受到老師的寵愛,在家裏得到父母的關愛,但若在同學中,毫無人緣,沒有好朋友,那這個孩子也開心不起來。

王浩從幼兒園放學回來,小臉陰沉著,媽媽過去摸了摸他的額頭,還好,沒有發燒。媽媽問他:“怎麼了?做錯了什麼被老師懲罰了嗎?”

“不是。我們班的李帥得了癌症,不來上學了。”王浩說。

“他會好的,你們要有信心,不是所有的癌症都不可治,對不對?”媽媽想不出什麼話讓一個5歲的孩子理解生與死。

王浩想了一會兒,聲音低沉地對媽媽說:老師說,他因為做化療,掉光了所有的頭發。

“也許,不久又會長出來的……”媽媽的心裏泛起了一陣悲意。

“我們班有幾個同學,明天想去醫院看他。”

媽媽趕緊說:“太好了。你們應該買些花送去。”

王浩忽然吞吞吐吐起來:“我們想……想一起剃個光頭才去”。

媽媽愣住了。

王浩盯著媽媽,堅定地說:“我一定要剃光頭。”

她不知道說什麼才好,習慣性地打開冰箱,給王浩倒一了杯牛奶。

王浩一邊在餐桌上攤開書包裏的東西,一邊再次想說服媽媽:“是我想到的主意。我跟小朱和小胡說,我們也把頭剃光,好叫李帥放心,我們跟他一樣,他就不怕了。”

媽媽看著兒子,異常感動……最終,媽媽決定陪王浩去理發店。

在理發店裏,王浩興奮得手舞足蹈,自豪地訴說著他剃光頭的目的。過了一會兒,小朱和小胡也來了,他們的家長都十分高興,連理發師也被感動了,他說:“今天免費為你們理發。李帥有你們這樣的同學真是太幸運了。”

望著三個小光頭,媽媽忽然間記起了自己的童年和曾經收集的無數小帽子。因為自己小時候頭發稀疏,不男不女,常常覺得羞於見人。最後,還是姨媽出的主意:出門時,就戴上帽子。從那時起,她就開始收集各種樣式的帽子。

回到家裏,媽媽對王浩說:

“我有個更好的主意,明天去醫院之前,請同學們來我們家,我要送你們每人一頂帽子,你說好不好?我有一頂最貴的帽子是從前外祖父從法國買回來的,還跟新的一樣,你帶去給李帥,他一定會喜歡的。”

王浩高興極了,摟著媽媽說:“媽媽,我愛你……”

仔細分析部分孩子缺乏愛心的緣由,其根源在父母身上,是父母對自己孩子太多愛心,把孩子應具備的起碼愛心吞噬了。這種“過猶不及”之愛,隻會助長孩子對“愛”的麻木,成為產生“自私”的溫床,因此,我們應注重強化獨生子女的“愛心教育”。

專家評析

當今社會是一個經濟發達的社會,是一個法製民主的社會,是一個競爭相當激烈的社會。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讓孩子學會友善對待他人,學會幫助他人,寬容他人更顯得極其重要。

那麼,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心中充滿愛的陽光呢?

——不要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

比如有時孩子做錯了一件事,但他自己意識到了,你就不能用嚴厲的批評來對待他,你可以用善意的玩笑或者隻是簡單地提一提就算完了。這樣做,既告訴孩子你做錯了,也不會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

——家長率先垂範

平時在孩子麵前一定處處表現出對他人的寬容及對他人的愛心,這樣潛移默化時間長了,你的孩子對待他人也是友善的、寬容的。

——學會對孩子的寬容

允許孩子在你的麵前,撒嬌甚至耍賴。比如有的孩子每天放學後都要參加三個多小時的乒乓球訓練,有時的強度還是很大的,這時孩子就會提出累啦、洗澡不洗頭啦等要求,遇到這種情況,做父母的就要相對靈活一點,冬季就可以允許,夏季就不能同意。不同意時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時可以主動提議做一些他喜歡的事情,以達到要他洗頭的目的。而且一定要以平和的態度來與他商量。

獻給父母的忠告

一個健康的孩子好比一棵樹,必須以愛心為根,正直為幹,豐富的情感為蓬勃的枝丫,這樣才能結出美麗善良的果子。充滿愛心是人道精神的核心,必須在童年時悉心培養,否則難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