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趙小蘭作為全美六大傑出婦女和全美十大傑出青年之一被提名為聯邦政府勞工部長時,布什總統曾這樣評價:“她為這個職位帶來一些眾所周知並受人崇敬的品質:出色的管理才能、強烈的同情心和幫助他人生活得更好的決心。”紐約華人報紙評論她出任部長是美國華人的光榮。僑界對趙氏家族的家庭教育方式更是推崇備至,普遍認為趙家姐妹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成功的家庭教育。趙小蘭的父親趙錫成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趙小蘭的母親朱木蘭女士年輕時為了讓孩子們學習好,甘心為孩子當好後勤,到了50多歲,才去讀碩士學位。
趙小蘭剛到美國時插班上三年級,一個英語單詞也不會,每天上課時把黑板上的內容抄寫下來,到晚上由勞累了一天的父親給她譯成中文,然後從字母教起。每天早晨上學都要趙小蘭帶妹妹趕學校的公車;在外花銷,不論大小,回家都要報賬。晚餐之後,趙家極少看電視,母親陪著孩子一起讀書。由於趙小蘭的學習勤奮,1997年獲哈佛大學商學院碩士學位。
趙小蘭的父母支持孩子的個性愛好,使趙小蘭的學業和各種才華都得到健康發展。她不僅能馳騁高爾夫球場、騎馬場和溜冰場,而且還彈得一手好鋼琴。
趙家雖然有管家,但要求孩子自己洗衣服和整理房間。閑暇時,還要承擔家務瑣事。每天上學前,都要檢查遊泳池的設備,撈取髒物。周末,要把兩英畝院子裏的雜草拔掉。幾個姐妹還自己動手一尺一寸地鋪成了家門前120英尺的車道柏油路麵。因為孩子們記住了母親的話:“家園!家園!這個園地是一家人的,每個人都有責任!”
每到星期天,午餐後,都舉行一次家庭會議,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收獲,提出計劃。假期總要安排一次全家旅遊,行程中的一切事務都由孩子們負責。通過這些活動,培養孩子的民主意識和獨立生存的能力。
美國媒體在談及趙小蘭的成功時也無不讚揚“趙小蘭那種不卑不亢,帶有適度的矜持與華裔尊容的氣質,來自她那特殊的家庭教育”。趙家良好的家教聞名於美國政界和商界。與趙家交往甚密的老布什就曾經對太太芭芭拉說:“應該向趙家學學如何管教孩子。”
孩子們往往缺乏經驗,是非界限有時不清,而且對自己情感和行為往往也不善於獨立控製。如果家長對他們不嚴格要求,他們往往不能主動、自覺地學習和按行為道德標準來行動。這就需要父母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有嚴格的要求,使他們養成良好的思想和行為習慣。
隻有對孩子的嚴格要求而沒有愛,或者隻有愛而沒有嚴格的要求,都不見得能教育和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來。對孩子,應該把熱愛和嚴格要求結合起來。
美國第32屆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是美國曆史上唯一連任四屆的總統。他出身於富豪家庭,父親學過法律,又經過商,很有錢。然而,羅斯福的父母並不嬌慣他。從小給他定下了嚴格的作息製度,讓他有規律地生活。
羅斯福不滿意母親製定的嚴格作息製度,一次他要求母親給他“自由”。母親認真地考慮了兒子的要求,允許他“自由”一天。到了晚上,6歲的兒子滿身灰塵,一臉疲憊地回來了。這一天兒子去幹什麼了呢?母親沒有過問。母親知道嚴管不等於束縛,知道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給孩子自由活動的時間,使孩子在無拘無束中鬆弛,盡情地享受童年的歡樂。
常言道:“愛之深,責之切。”嚴格要求正是出於深切的愛。所以,做父母的不應該受盲目的愛所支配,要“嚴”中有“愛”,“愛”中有“嚴”。當然嚴格要求並不意味著對孩子的嚴厲、動輒訓斥打罵,而是要做到以合理為前提。同是,態度應該是耐心的,循循養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