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培養孩子做事的好性格(1)(3 / 3)

在孩子學習做事情的過程中,父母要力戒這種做法,也就是要更關注孩子做事的過程,而不要隻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所做事情的結果上,當然結果同樣重要。但孩子學習做事的過程中,應首先保證做事的方法、途徑、手段等都是正確的,然後才能得到良好的結果,靠投機取巧得來的好結果都是不長久的。孩子在開始學習洗碗時,父母要告訴他如何把碗碟穩穩地拿在手裏才不容易打碎碗碟,如何使用洗潔精搓洗、如何再用清水衝洗碗碟才會幹淨,在孩子逐漸掌握了洗碗的技巧後,自然就很容易把碗洗幹淨了。如果剛開始就過多地關注孩子是否把碗碟洗幹淨了,常常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因為他剛開始洗碗都缺乏洗碗的熟練技巧,也難以把碗碟洗幹淨,而忽略孩子洗碗的過程也難以讓他更快地掌握洗幹淨碗碟的方法技巧。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做其他事情的過程中,父母都要注意更注重他做事的過程,而不要過多地關注他做事的結果。要教育他在做事的過程中采用更好的方法、尋找更好的做事的途徑,教育他如何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在保證做事的方法和途徑都正確的前提下再要求他爭取做事的最好的結果。在孩子注重把握做事的過程而不是過多地關注事情結果的時候,他做事認真的態度才會更容易地培養起來。

幫孩子養成檢查的習慣

做完每件事之後再檢查一遍也是一種認真的態度,誰也無法保證自己做事時不出一點差錯,而檢查可以盡可能地減少錯誤的發生。因而,父母還要注意在孩子做事時教育他逐步養成檢查的習慣。

比如,在孩子洗衣服的時候,告訴他洗完之後再看一看有沒有哪個地方沒有洗幹淨,看一看洗手間裏有沒有收拾幹淨;在掃完地之後,讓他自己檢查一下有沒有哪個地方沒有掃幹淨;在擇完菜之後檢查一下有沒有壞掉的菜葉沒有擇掉;在作業做完之後,讓他檢查一下有沒有錯誤,有沒有筆誤、知識點錯誤或其他不完善的地方。

在孩子最初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也許他不知道該如何檢查,父母要先幫助孩子檢查,並告訴他哪些地方做得不錯,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完善,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哪些地方需要繼續發揚。這樣慢慢地,孩子就知道了做什麼事情該達到一個什麼標準和要求,之後他就可以獨立去檢查他所做的事情,而且他會在檢查出不足的時候逐步積累事情做得更好的經驗。

2.“化蝶”的啟示

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取得人生的成功總是要經曆許多磨難的,沒有誰會隨隨便便就成功,成功的人總是要吃許多苦,不能吃苦的人難以有所成就。這一理念已成為了很多人的共識。

有一位老人在草地上發現了一隻蛹,那是蝴蝶的幼蟲。老人把蛹帶回了家,過了幾天,蛹殼出現了一道裂縫,想要破繭而出的蝴蝶掙紮了好久,它要變成一隻美麗的蝴蝶,但是它的身體被堅硬的外殼卡住了,一時出不來。善良的老人不忍心看著蝴蝶繼續這樣痛苦地掙紮,便用剪刀把蛹的外殼剪開了,幫助蝴蝶鑽出了堅硬的殼。出乎意料的是,這隻被拯救出的蝴蝶卻身體臃腫,翅膀無力,根本無法飛起來,不久這隻蝴蝶就死了。

是老人的好心害了蝴蝶,他幫助了蝴蝶,讓它避免了更多的痛苦,然而蝴蝶沒有經過蛻皮時痛苦掙紮的過程,它就不能練就強有力的翅膀和身體,吃苦的過程對它是很有利的,或者說是必不可少的。

蝴蝶如此,人也是這樣,必須去吃一些苦,他才能變得更強壯、更堅強、更成熟。有很多人,從小家境很好,很少吃苦,其父母也給予他百般的照顧,因而他們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就習慣了安逸,吃不得苦,工作拈輕怕重、怕苦怕累,最終一事無成。而另一些家境條件不好的人,因為小時吃過很多苦,就會加倍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工作機會,不怕吃苦,努力奮鬥,最終在人群中脫穎而出,成為優秀的人才。

著名作家高爾基幼年喪父,他10多歲就去給資本家當童工,他的生活經曆了很多磨難,但艱難的生活讓他懂得了人生,也給了他文學創作的豐富素材,最終成就了一個偉大的文學家。華人首富李嘉誠3歲的時候家道中落,後來父親病重離世,李嘉誠隻上了幾個月的中學就不得不輟學了,他和母親在兵荒馬亂的年月裏相依為命,16歲就出去打工,做過很多行業的工作。苦難的生活沒有讓他退縮,反而激勵他不斷努力、勤奮上進,最終取得了驕人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