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培養孩子做事的好性格(1)(1 / 3)

在生活中,孩子的任務不僅是要學習好,父母還要教育孩子學會做事,培養孩子做事的好性格,這樣才不至於使孩子片麵發展。如果一個孩子隻是成績好,而缺乏做事的好性格,不能踏實地把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好,這樣的孩子將來也難以有大的發展,在工作中、生活中就會遇到很多難以克服的障礙。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曾說:“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而要做到這一點,其前提就是要培養孩子做事的好性格,如認真、踏實、吃苦耐勞、勤奮、創新等。

1.一撇決定勝負

毛澤東主席曾講過“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要把事情做好首先就需要有認真而踏實的態度。成功而快樂的人都是對人、對事、對生活都持認真態度的人,而失敗者往往對任何事情都會滿不在乎。英國科學家牛頓對從樹上掉下來砸到自己的一個蘋果很認真,所以他最終研究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蘇格蘭科學家弗萊明對罐子裏綠色黴的周圍沒有葡萄球細菌這一現象很認真,所以他通過研究發現了青黴素。

而曆史上和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因做事不認真導致了不良的甚至是慘痛的後果。1935年5月初,蔣介石與馮玉祥、閻錫山在中原展開大戰。馮玉祥和閻錫山為了聯合討蔣,曾商定雙方的部隊在河南北部的沁陽會師,以便集中兵力殲滅駐守在河南的蔣軍。但是,在擬定作戰命令的時候,馮玉祥的一名作戰參謀把“沁陽”寫成了“泌陽”,不幸的是,偏偏“泌陽”和“沁陽”都在河南,雖然兩地相距千裏之遙,但這也沒有讓部隊官兵產生任何懷疑。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命令,馮玉祥的部隊接到命令後就匆匆趕往泌陽,結果貽誤了戰機,錯過了集中殲滅蔣軍的有利時機,使得蔣介石的軍隊獲得了戰爭的主動權。在後來的中原大戰中,馮、閻聯軍處處被動,就因一字之差,導致了馮、閻聯軍在中原戰場的失敗。

不認真會導致不良的後果,而做事認真常常會給人帶來很大的機遇。

在一所醫院的手術室裏,一位很有名氣的大夫正在進行一個重要手術,有個年輕姑娘第一次擔任責任護士。手術做完後,大夫開始給病人縫合傷口。這時,年輕護士發現了一個問題,她急忙阻止大夫縫合傷口:“大夫,您隻取出了11塊紗布,但是我們用的是12塊。”

大夫說:“我已經取出了所有的紗布,縫合吧。”

“不行。”護士又一次很認真地清點了盤中的紗布,“隻有11塊,還有一塊紗布沒有取出來。”

“這事由我負責,”大夫很嚴厲地說道,“縫合傷口。”

“不,您不能這樣做。您要對病人負責。”護士依舊堅持。

此時,大夫笑了,他舉起自己手中的另一塊紗布給護士看,第十二塊紗布就在他的手心裏。這位大夫一直想找一個助手,他覺得這個護士正是他要找到人。

孩子做事要認真同樣很重要,這也是他做事成功的基礎和必備素質。而認真的態度需要從小就培養,因此,父母要抓住孩子正在做的每一件小事,教育他認真地對待每一件事情,養成做事認真的習慣。

給父母的建議

對孩子委以“重任”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如果非常誠心地讓孩子幫助自己做某件事情,孩子一般會很樂意幫助父母,因為這會讓他覺得父母很信任、欣賞他的能力。每個孩子都想在父母麵前體現自己的價值,而幫助父母做事情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特別是告訴孩子父母讓他做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時。孩子如果被父母“重用”,他就會非常認真地去做好這件事,從而會在做事中慢慢培養起認真踏實的性格品質。

上海某中學的一名教師,他在小時候就練出了一手非常漂亮的字,讓學生們和同事們都很佩服。而且,他不僅在寫字時非常認真專注,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也非常認真踏實。這主要得益於小學時一個暑假裏父親交給他們兄弟幾人一個“重要的任務”。這位老師的父親是一位中醫,在兒子們暑假剛開始的時候,父親為了讓孩子們在暑假裏有事可做,就拿出了一摞醫書,鄭重其事地對孩子們說:

“孩子們,這些醫書是我借來的,請你們在這個暑假裏幫助我抄下來,好不好?我有重要用處。”

“抄醫書非比尋常啊,抄錯了一個字就可能會給病人開錯了藥方,會害了人家的生命。所以抄寫的時候必須每個字都整齊清楚,貪玩馬虎可抄不好的。”父親又繼續提醒孩子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