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培養孩子處世的好性格(4)(2 / 3)

要教育孩子能夠專注地傾聽別人講話,父母一定要做出好榜樣,同時要告訴孩子如何更好地傾聽別人說話,如何用心地把握好對方談話的內容。《窗邊的小豆豆》的作者幼時轉學好多次,在最後一所小學,因為校長那一天非常專心地聽小豆豆一個人漫無邊際地說了四個小時的話,小豆豆這才喜歡上了巴學園,喜歡上了上學,這個在別人眼裏是個“問題孩子”的小豆豆在日後也有了非常出色的成就。這就是傾聽的力量。

在自己聽孩子說話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放下自己手中的事情,蹲下來兩眼目視著孩子的眼睛或麵部,麵帶微笑地傾聽孩子說話,在孩子說話時不要做東張西望、搔首弄姿等各種小動作。在孩子說話時,父母自己手裏忙著自己的事情或眼睛看著別處,漫不經心地聽,這樣給孩子的感覺就是:父母根本不關心我所說的,他們隻關心自己的事情。而且,父母的這種做法會給孩子不良的傾聽榜樣,容易讓他養成不專注傾聽別人談話的習慣。

教孩子不隨意打斷對方

10歲的東東是個很喜歡說話的孩子,他好勝心強、表現欲強,課堂上他總是積極發言、大膽表現自己。但他也有一個讓人不喜歡的缺點,那就是他喜歡插話,喜歡打斷別人的講話,這讓一些老師和同學都很反感。

東東的數學老師是一個比較守規矩的人,他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有什麼意見、有什麼問題一定要先舉手,得到老師允許後才能站起來說話。有一次數學課上,老師即興問了同學們一個問題:“有誰知道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圓的?請同學……”

老師的話還沒有說完,心急的東東兀自就站起來說:“老師,我知道……”老師對這個有點“不守規矩”的東東一直比較反感,他製止了東東:“誰讓你站起來說的?你舉手了嗎?”

東東吐了一下舌頭、扮了一個鬼臉,就半站半坐地靠在凳子上把手高高地舉起來。

“李曉軍,你說。”老師點了另一個同學的名字。

“有足球,籃球,乒乓球……”李曉軍比較流利地說了起來。

“怎麼都是球啊?”有的同學笑了。

“有碗口,玻璃杯口……”聽到同學的笑聲,性急的東東有點按捺不住了,插嘴道。

數學老師又一次厭惡地看了東東一眼,沒有理他。他鼓勵李曉軍繼續說下去。

李曉軍說了幾個球後再也想不起來了,他撓著腦袋望著老師。老師又環視了一下教室,對高高舉起手的東東視而不見。“燒餅和饅頭是圓的,溜溜球是圓的……我知道好多呢,老師怎麼不叫我呢?”東東不滿地小聲嘀咕道,惹得同學們都看他。

有些孩子就像東東一樣,喜歡在別人講話的時候隨意打斷對方,不經允許就隨便插話,特別是一些表現欲很強、好勝心強的孩子,因為他急於要表現、表達自己,隨時想到什麼就會馬上說出來。在人際交往中,這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父母要注意幫助孩子糾正這一不良行為。

在孩子的日常交往中,父母要言傳身教給孩子,教育他不要在別人正說話的時候隨便打斷別人,別人沒有說完不要隨意插話,這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也體現的是一個人的修養。

積極回應對方的談話

我們在與別人談話的時候都期望自己所說的話能夠引起對方的重視,希望對方能夠積極回應我們的談話。如果對方不能積極回應我們的談話,我們就會感覺自己受傷了,覺得對方不重視自己的談話,或對自己的談話不感興趣,這是讓我們很掃興的事情,會打擊我們繼續談話的積極性。孩子也需要在他的日常交際中努力學習如何給予對方的談話以積極的回應,以促進彼此的談話愉快而深入地進行下去,這對於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名兒童教育專家曾讓他4歲的兒子配合兩個與他同齡的孩子作過一個兒童交往實驗。我們稱這兩個孩子為A和B,他們倆有不同程度的交際障礙。專家的兒子是一個交際能力比較強的孩子,非常善於和其他孩子交往,無論是外向的還是稍微內向的孩子,這個男孩大多都有本事和對方愉快地玩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