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在困難中學習成長
堅強,常常意味著一個人麵對人生路上的各種困難不屈服、不退縮、不逃避,而是勇敢樂觀地去戰勝困難。所以,如何麵對困難的態度就成了一個人是否堅強的分水嶺。對於弱者,困難是災難、是阻礙他前進的壕溝和天塹;而對於強者,困難則是前進的台階,更是一所好學校。
在困難中學習成長,這是很多強者也是很多成功者都具備的素質。父母也要努力培養孩子在困難中學習成長的品質,因為在困難和挫折中往往會蘊藏著一個人成長的更多的機遇。太過舒適和順利的生活常常會讓人習慣於享受,而缺乏積極上進、努力思考的思維和習慣,而困難卻常常會激勵強者努力開動腦筋,積極想辦法解決困難,從而增長了人的智慧。“吃一塹,長一智”對於強者、對於成功者絕對是真理。
有個4歲的小女孩,有一天晚上媽媽剛幫助她洗完了澡,媽媽告訴她在浴室裏走路時要小心滑倒,因為浴室的地板上稍微有點水就很滑。媽媽剛說完,女孩想要出門穿睡衣時就“咚”地摔了一個跟頭,媽媽又提醒她一句:“慢一點走啊。”她剛剛爬起來,“撲通”一聲又是一個跟頭。第二天小女孩再去洗澡的時候,看到浴室地板上有水,她知道了隻要地板上有水就會滑滑的,走起路來就會很困難,所以她就四肢著地地爬進了浴室,洗完澡後又雙手、雙腳著地爬出了浴室。看來昨天摔跟頭的痛讓她長了經驗,可見,困難和挫折同樣也會讓孩子增長智慧。
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父母首先要鼓勵孩子不要放棄努力、不要逃避困難,而是鼓勵和幫助他尋找戰勝困難的辦法、解決問題的方案。當他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找到了克服困難的辦法,並且運用新的方法克服了困難,他的思想就會到達更高的高度,他會為自己克服了困難而感到自豪;當他在困難中學會了成長,能夠獨立解決越來越多的難題、能夠增長越來越多的生活智慧,他就會非常有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會讓他更樂意去挑戰困難,也會讓他變得更堅強。
8.拿破侖·希爾與大樓管理員
成長中的孩子缺乏自製力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部分父母認為自製力是由孩子的主觀意識來控製的,孩子之所以在很多關鍵時刻或在一些重要場合沒能“管住”自己的言行,放任自己,這完全是孩子本身不願意和不配合父母造成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實際上,造成孩子自製力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嬰幼兒期形成的任性的習慣;進入學校後受外界的影響及其他原因;等等。換言之,孩子的自製力差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養成的。
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研究所曾對5000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種族、不同生活環境的孩子作過一項長期的跟蹤調查,結果顯示:那些從小就有很強的自製力的孩子,長大後無論是在事業上、家庭生活中,還是交際處世上,都比那些沒有自製力的孩子要成功。
美國的拿破侖·希爾是一位傑出的成功學家,他經過數十年研究和探索,總結出了成功學的17條準則,這些準則被稱為“黃金定律”,其中也有一條是“要具有高度的自製力”。對於這一點,拿破侖·希爾有著切身的體會。
有一次,拿破侖·希爾和辦公大樓的管理員發生了一次誤會,他礙於麵子沒有向管理員道歉,為此,他們兩人之間的關係變得非常緊張,甚至演變成激烈的敵對。後來,當管理員知道整個大樓裏隻有拿破侖·希爾一人在工作時,他就把電閘給拉了下來,辦公室裏漆黑一片,拿破侖·希爾無法辦公,他為此十分惱火。這樣的事情發生了幾次之後,拿破侖·希爾實在忍無可忍,跑到了管理員辦公室裏,對著他就破口大罵起來,他把能想出來的所有的惡言惡語都用上了,而管理員卻仍在悠閑地吹著口哨,一點兒也不生氣。等到拿破侖·希爾終於沒有話可罵了,隻好閉上嘴巴。這時,管理員用柔和的語調對他說:“你今天是不是太激動了?”拿破侖·希爾站在那兒,不知該說什麼。
拿破侖·希爾覺得自己是一個研究人的心理的人,卻對著一個沒有太多文化的管理員大喊大叫,真是一件讓他感到羞辱的事。他鬱悶地回到了辦公室,什麼也幹不下去了,因為自己缺乏自製,最終讓兩個人的關係如此緊張,也使自己陷入了很尷尬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