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一元錢的羞恥
尊嚴是對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的尊重,而且這種身份和地位也不容許別人踐踏。作為個人,一個人的身份和地位代表的是他個人的尊嚴;作為集體的一分子,他的身份和地位也代表集體的尊嚴;作為一名中國人,他的身份和地位也代表祖國的尊嚴。一個人隻有有尊嚴地活著,他才會活得有價值、有意義。
《闖關東(中篇)》中的裘春海是個人人憎惡的人物,他是一個缺乏個人尊嚴、缺乏集體尊嚴、缺乏民族尊嚴的反麵人物,誰能滿足他個人的切身利益,他就跟隨誰;誰要損害他的個人利益,他就不惜喪失尊嚴地去迫害對方。這種人物,真正有良心的中國人都是盡力鏟除之而後快,因為他在踐踏自己的尊嚴、踐踏集體的尊嚴、踐踏祖國的尊嚴。而對於曆史上很多捍衛自身尊嚴、捍衛民族尊嚴的人我們都尊之為英雄,他們是真正挺起脊梁做人的人。
現實中,也總有一些人為了金錢、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常常會丟下自己的尊嚴,這是我們所鄙視的。在世界的窗口城市——深圳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幾位青壯年中國人一起上了一輛無人售票的公交車,車費是一個人一元錢。不知道他們是否都投了一元錢在投幣箱裏,乘務人員說他們少投了一元人民幣,而這幾個乘客卻堅持說都投幣了,為了這一元錢的人民幣雙方爭吵了起來,越吵越激烈,誰也不讓誰,爭吵持續了很久。車廂內一車的中國乘客都是看客,五花八門的表情都有,但是沒有人站起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時,有一位看明白了事情緣由的外國友人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拿出一元人民幣投進了投幣箱,事情就這樣平息了。外國友人的一元人民幣買走了中國人的尊嚴,這是讓我們中國人羞辱的事情。
而真正有骨氣、有氣節的人才是我們所尊敬的人,也是我們的家庭教育應該培養的人才。曆史上也不乏這樣的人才,他們是真正活得有價值的人。周恩來總理有一次去會見某外國元首,這位元首非常輕視中國和中國人民,他在與周恩來禮節性地握過手之後,從衣服兜裏掏出了一塊手帕擦了擦手,然後把手帕又放回了衣兜裏。周恩來見狀,他也不慌不忙地掏出一塊潔白的手帕,擦了擦右手,然後他把潔白的手帕扔到垃圾箱裏。周總理一生很節儉,但他還是把擦了手的嶄新的手帕扔進了垃圾箱,他用這個小小的行為捍衛了祖國的尊嚴。“不受嗟來之食”的饑民、“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陶淵明,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敬仰的有尊嚴地活著的人。
給父母的建議
教育孩子不卑不亢
有尊嚴表示一個人麵對位高、權高、強於自己、優於自己的人不自卑,麵對位卑、弱於自己的人不高傲,無論種族、膚色、從事什麼行業、貧富,每一個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都是不容別人歧視的。科學家、為官者、有錢人有良好的生活工作條件和美好的前途,生活在底層的清潔工、服務人員同樣也是值得尊敬的。要讓孩子活得有尊嚴,父母就要教育他無論身處什麼樣的地位、麵臨什麼樣的生活境遇都要不卑不亢。
美國國務卿康多莉紮·賴斯是一位黑人,按說,是黑人又是女人,在美國這個種族歧視嚴重的國家政治舞台上,賴斯沒有太多競爭的資本。但這個勇敢的女人還是靠著自己的努力和實力,在白人占優勢的美國上層社會參與競爭,而且還成為競爭勝利者。賴斯今天的成就是和父母從她幼時開始對她進行的尊嚴教育分不開的。
賴斯小時候經常受到種族歧視,而她的父母卻用自己的言行鼓勵女兒勇敢地麵對種族歧視,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這種不公平的社會現狀。在賴斯六七歲的時候,有一次她和媽媽到一家服裝店去買衣服,當賴斯想進入試衣室試穿某件衣服時,白人售貨員卻阻止了她,對她說:“這個商店的試衣室都隻是給白人準備的,黑人是不能用的。”售貨員還把賴斯帶到了一間儲物倉庫,說是“專為黑人設的試衣室”,要賴斯在這個雜亂的倉庫裏試衣服。而站在一旁的賴斯的母親當即就表示拒絕,她不能忍受她們這些黑人遭白人如此的人格侮辱。她叫來了值班經理,義正詞嚴地對他說:“我必須說清楚,如果我們要買衣服的話,我們就必須在這個白人專用的試衣間試衣。否則,我們拒絕購買。”值班經理覺得這個婦女“不好惹”,就同意了賴斯母女用“白人試衣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