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培養孩子成功的個性(1)(1 / 3)

台灣學者柏楊曾說:“一個人的悲劇,往往由個性造成,一個家庭的悲劇,更往往是個性的產物。”這句值得所有父母深思。成功的個性包括樂觀、堅強、自信、勇敢、有責任心等,當一個孩子具備了這些良好的個性時,他也就具備了成功的基礎。不過,培養這些個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父母要在生活中抓住一點一滴的機會去培養,要有耐心,要有方法,才能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個性健康、陽光向上的好孩子。

1.西點校訓的啟示

責任心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立世的根本,一個具有強烈責任心的人才會認真努力地去做好自己該做的每一件事情;有強烈責任心的人才不會去做有害於自己、有害於他人、有害於社會的事情。可以說,責任心是一個人成就一切的根本,而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是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

眾所周知,美國西點軍校素有“美國將軍的搖籃”之稱,美國軍隊中很多名將如格蘭特、羅伯特·李、艾森豪威爾、巴頓、麥克阿瑟等都是該校的畢業生。此外,西點軍校畢業的學生也有很多成為了商界的著名領袖。美國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和通用電氣公司前首席執行官傑克·韋爾奇曾被問到同一個問題:在培養領導者方麵,誰做得最好?他們的答案是美國的西點軍校。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在全球500強企業裏,美國西點軍校培養出來的董事長有1000多名,副董事長有2000多名,總經理、董事級別的高級管理人才超過5000名。為此,美國西點軍校也堪稱最優秀的“商學院”。

為何西點軍校能夠培養出如此多優秀的人才?他們有什麼不同於別人的管理和教學經驗?原來,西點軍校把“責任”當做非常重要的一項品質來培養,他們的校訓是“責任,榮譽,國家”,無論做什麼事情,“責任第一”是學員們“沒有借口”的責任,培養學員的責任感是學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學校要求學員做的事情,學員必須要“沒有任何借口”地去執行,而且要執行好,沒有做好相應的事情不要尋找任何借口,這就是學員的責任,也是他們所要求的做人的責任。學校的精神要求每一個學員在畢業之後,無論從事哪個崗位的工作,負責並高質量地完成該崗位的工作才是盡到了一個人的責任。一個軍人有軍人的責任,一位教師有教師的責任,一位官員有官員的責任,一個父母有父母的責任,一個孩子也有孩子的責任。盡到自己的責任,就是要求我們要盡最大努力去做好自己該做的每一件事情,扮演好自己扮演的每一個角色。而培養孩子對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富有責任心,這是父母們的重要責任。

給父母的建議

讓孩子為自己的事情負責

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首先要教育他對自己的事情負起責任,孩子自己能夠做的事情,父母就不要代勞、不包辦、不代替,而要放手讓他自己去做。吃飯、穿衣、整理房間、整理好個人和房間衛生、搞好自己的學習等,這些孩子自己的事情都要讓他學習、鍛煉著自己去做。父母過多的包辦、代替會削弱孩子對自己的事情的責任心,不利於他責任心的培養。

我國著名青少年教育專家孫雲曉的女兒讀小學的時候,早上喜歡睡懶覺,每天早上要父母三番五次地喊起來吃飯、上學。但有時候,媽媽叫她叫不起來,每天早上快要上學的時候,媽媽就喊女兒:“孩子,該起床了。”女兒這時會偷懶,嘟囔著說:“我再睡一會兒。”真要是女兒起晚了、上學遲到了,她卻不高興地責怪起父母來:“都是你們,沒有按時叫我起床,讓我遲到了。”

為此,孫雲曉給女兒買了一個鬧鍾,並告訴她,起床吃飯上學是你自己的事情,我們不負責。從明天開始,你自己安排起床時間,幾點起床你上好了鬧鍾,鬧鍾響了你要是不起來,就是到了中午12點我們也不會叫你。最初的幾天,鬧鍾響了以後,女兒常常會把鬧鍾按下去繼續睡一會兒,結果有時睡過了頭,孫雲曉夫妻倆也不管她,也不說話,任她遲到。由於事先約定好的,起床上學要女兒自己負責,這樣她遲到了也不好對父母說什麼。

然後,小姑娘就自己想辦法,怎樣解決睡懶覺、遲到這個問題。她在房間裏放了兩個鬧鍾,且把鬧鍾放在了手夠不到的地方,這樣早上醒後就無法躺在床上按下鬧鍾,瞌睡蟲被鬧鍾吵沒了後,她就隻得乖乖起床。從那以後,她再也沒有遲到過。

在現代家庭裏,很多父母喜歡為孩子做得過多,哪怕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也喜歡代勞,如為孩子準備好學習用具、幫助他穿衣吃飯、替他洗衣服、替他整理房間,甚至替他寫作業,就差替他上考場考試了。然而,父母這樣“越俎代庖”的結果是,孩子對自己的很多事情缺少責任心,動不動就要求父母“給我削一下鉛筆”,“幫我係一下鞋帶”,“給我洗一下衣服”。慢慢地,孩子越來越缺乏責任心,成了依賴性很強的“寄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