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工作非常努力,業餘也是抓緊一切時間搞第二職業、第三職業掙錢養家,而母親則對全家人的衣、食、住、行等照顧得無微不至。夫妻倆都非常愛這個女兒,愛得甚至沒有了自己。可以說,父母兩人所有的希望、所有的努力都是因為這個女兒。每天,母親都早早起床給女兒熱牛奶、煎荷包蛋、做漢堡、準備好洗臉水和洗刷用具、收拾好學習用品,親自騎電動車把女兒送到學校,然後回家來開始幫助女兒洗衣服、收拾房間、準備午飯,到午飯時間就給女兒送去,下午還是忙碌女兒和丈夫的事情,有時還要四處幫助女兒打聽、了解各種學習班、特長班,或谘詢教育專家、營養專家如何教育女兒、如何給她更好的營養,到處谘詢尋找適合女兒的學習資料、學習用具,等等。而父親本職工作是一個公司的職員,但他常常天不亮就出門,有時賣報紙,有時做鍾點工,到上班時間就去公司上班,下班後照樣又是去做各種短時工,他要抓住一切機會掙更多的錢。因為女兒需要學習用品,需要加強營養,需要學琴,需要參加不同的學習班,需要和同學外出遊玩,到處都需要錢。而父母自己則時常舍不得花一分錢,他們常年都穿那幾套有點褪了色的衣服,電視也舍不得看,父親為了女兒也不吸煙不喝酒,母親從不化妝、不買高檔服裝。他們對女兒的每一點需求都從不含糊,每一個小細節都不會疏忽,女兒要買一個她喜歡的昂貴的發夾,他們也會省下錢為女兒買來,他們連女兒與同學鬧矛盾、與老師產生誤會這樣的事情也要操心。
夫妻兩人對女兒可謂是傾注了全部的心血,無疑,他們很愛自己的女兒,也對女兒的成長和學習非常有責任心,對女兒的每一件小事都非常用心,全力以赴去為她做好。然而,父母的全心付出並沒有帶來好結果,女兒對於父母這濃濃的愛越來越難以承受,已經進入青春期的她越來越渴望自由,越來越渴望獨立,她越來越不滿意父母的做法。雖然內向的她不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她內心隱忍了太多這樣的不滿之後就會對抗父母,而此時父母也是無原則地謙讓女兒,還是一如既往地為女兒做著一切。終於,女兒的不滿越來越多,她覺得自己的家、自己的心靈越來越狹小,常讓她有窒息的感覺。
很多父母會像上麵這對父母一樣,會對孩子傾注全部的愛,會非常負責地為孩子做著一切事情。沒有一個父母會否認自己不愛孩子、對孩子缺乏責任心,但做父母僅僅有愛心和責任心是遠遠不夠的。種莊稼我們要了解莊稼的生長特點和種植方法;做醫生要了解病人的疾病症狀和治療方法,何況是教育孩子呢?要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父母除了有愛心和責任心,還必須要了解孩子的特點和成長發展規律,還要有正確、科學的教育方法。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
兆軍是個性格內向的孩子,也許是遺傳了父親的某些性格特征,他更喜歡一個人在一旁玩,擺弄小汽車、玩沙土、搭積木等,他不希望別的小朋友參與,如果有小朋友過來要和他一起玩,兆軍就會拿起自己的玩具跑到另一邊繼續玩。兆軍也不喜歡和陌生人交談,家裏來了客人,他總表現出比較害羞的樣子,常會跑進自己的房間裏擺弄自己的東西。而生性開朗的媽媽覺得兒子這樣不善於與人交往的性格對他長大後不利,男孩子就要有個好人緣,這樣才好辦事。為此,兆軍媽媽就千方百計地讓兒子與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與陌生人說話,帶他參加一些社交活動等。但對媽媽的安排,兆軍有時會表現出不服從,嚴重時就會大哭大鬧,衝媽媽發脾氣,用媽媽的話說就是:“小不點開始有脾氣了,越大越不聽話。”
輝輝是個調皮好動的女孩,她好像總有用不完的精力,家裏的所有物品她幾乎都要動一動、摸一摸、看一看、研究一番,像很多男孩那樣成為一個“破壞大王”。爸爸媽媽不管做什麼事情,她總會小尾巴似的來到他們身邊,要求參與爸爸媽媽的活動。在外和小朋友一起玩也總是不閑著,一會兒指揮這個,一會兒教導那個,時常會興奮地大喊大叫。輝輝的這些表現可不是爸爸喜歡的,他希望女兒成長為一個小淑女而不是一個“瘋丫頭”,乖巧、溫順、可人。於是爸爸就非常努力地要改變女兒的這些“缺點”,要求女兒“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一言一行都要“有個女孩樣”,“別像男孩子似的那樣瘋跑狂喊。”爸爸對於女兒“不規矩的行為”總會嚴加幹涉,規定她不許這樣、不許那樣,規定她吃飯要閉嘴咀嚼、笑時不要嘴巴張得太大、做事不要風風火火……對於父親這樣的管束,輝輝反感透了,這樣哪有自己隨心所欲來得痛快,所以就處處反抗父親的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