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女孩就在公交車上與母親爭執起來,責怪母親:“你為什麼不給我買啊?”這個女孩進而下車攔在公交車前阻止車子前行。網友們對於這則新聞的評論,更多的是指責這個女孩沒有教養、不懂父母的辛苦。然而,回到問題的本源,為什麼這個女孩子會沒有教養?為什麼她會不懂得父母的辛苦?這一切他的父母也有責任!有道是“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未成年的孩子出了問題,大多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出了問題,或是家庭教育出現了漏洞而讓外界不良的現象影響了孩子。
“沒有問題孩子,隻有問題父母和問題家庭”,孩子的大多數問題都是其父母和家庭的問題帶來的副產品。孩子的幾乎每一個問題,都可以從父母身上、從他的家庭中找出根源,我們因為孩子出了某些問題而指責孩子,這是有失公平的。
有很多父母會抱怨現在的孩子不好管、不好教育,孩子不聽話怎麼能教育好他?怎麼能培養他好的性格?這是很多父母的疑問。但孩子的不聽話常常是父母的“不聽話”造成的,他們沒有尊重孩子自身的意願和要求,而隻是強令孩子按自己的意願去做事,這才導致了具有獨立人格和個性的孩子也不聽父母的話。
明智的父母應該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事事都要先檢討一下自己:孩子厭學,是否我們給他的學習壓力太大,我們沒有幫助他培養起學習興趣?孩子任性,是否我們對他太百依百順,讓他心裏隻有自己?孩子浪費糧食和錢財,是否我們沒有告訴他父母掙錢的不易,農民種糧食的不易讓他不懂得珍惜?孩子總是打罵人,是否我們沒有給他做個好榜樣,沒有教給他如何更好地解決與人的衝突?孩子懶惰,是否我們沒有讓他得到過勞動的鍛煉,讓他習慣了舒適?
父母隻要做到在麵對孩子的問題時先檢討自己,孩子也會慢慢學會檢討自己、學會自我反省,從而不斷改進自己的言行,而不是從父母的指責和抱怨中學會指責和抱怨,學會拒不改正錯誤。
別讓自己的不良性格影響孩子
孩子的性格養成與父母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父母的性格好,孩子說話做事就會自信而自然,能夠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能夠真實地表現自己,能夠積極地去做事,孩子在家在外也會生活得快樂;如果父母性格不好,孩子的情緒就容易受父母的影響,說話做事時會產生諸如焦慮緊張、自卑懦弱等不良心理,影響他行為的積極性和效果。
有一位媽媽,她對於自己的女兒不聽話的行為有時非常容易動怒,在跟女兒發脾氣的時候,她發現平時乖巧可愛的女兒此時會變得非常膽小怯懦,兩眼充滿恐懼,不敢說話也不敢做事。她知道自己平時的性格不太好,特別是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她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良性格影響到了孩子,就有意識地努力去改變自己的性格,雖然她感覺到改變自己的性格很難,但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她覺得自己必須要付出努力。
這位媽媽說,她的性格受自己母親性格的影響很大。她的母親很善良、勤勞,也很敬業,對他們的家付出了很多。但母親有一個性格缺點,就是特別容易發脾氣。她對家人好的時候特別好,在她心情好的時候,別人怎麼著都可以。但如果做事不順、心情不好,她就會大吵大鬧、聲色俱厲地衝女兒和丈夫使性子,而此時,女兒和丈夫說話做事都會小心翼翼,生怕再觸動了母親火暴的神經。當女兒的青春期遭遇了母親的更年期,母女倆都變得喜怒無常,情緒波動很大。而女兒在強勢的媽媽麵前變得有些沒有主見,每天都要看媽媽的臉色行事,生怕惹得媽媽生氣,招來一頓暴風雨,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也經常忍氣吞聲。慢慢地,她心裏也積聚了一些無名火,焦慮和抑鬱情緒時常困擾她,隻要在外看誰不順眼,就會找個替罪羊發泄一通。等到她自己也做了媽媽,因為她曾經遭遇過自己的母親脾氣不好時的“火力攻擊”,她能體會到女兒的恐懼和傷害,於是就努力改變自己的不良性格。
的確,父母的不良性格總會體現在他們的一言一行中,讓他們說話做事的態度和語氣也帶上了消極的色彩,而父母的不良態度和語氣都會被孩子小小的心靈吸收,時間久了,就容易導致孩子也養成不良的性格。因此,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要時刻反省自己,想一想自己有哪些不良的性格,並努力修正自己不良的性格,以減少對孩子的不利影響。
父母要不斷優化自己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