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出生時多已表現出一定的氣質特征,如有的孩子出生後特別愛哭鬧,四肢、頭部總喜歡亂動,表情、動作等表現得很活潑,對聲音或熱鬧的場麵比較喜歡;而有的孩子出生後喜歡安靜,不愛哭鬧,身體總是安靜得一動不動。
在以後很長的日子裏,這種孩子之間的個體差異也會不同程度地表現出來。比如,有的孩子很喜歡安靜,不愛哭鬧,有時候,即使有什麼要求,他也不喜歡主動通過語言或別的方式去表達。會走路了、會說話了,他往往也會有這種表現,比如,他如果想要吃什麼,他可能不會用語言告訴父母他想吃,而隻是眼巴巴地看著那個東西,而有的孩子則會大聲地告訴父母他想吃那個東西或者自己不顧一切地走過去抓起那個東西就吃。
這大多表明了孩子不同的遺傳特征,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這種遺傳本性,不能過度違背他的本性,否則,我們的教育就會適得其反。假如,一個男孩本來很喜歡安靜,可能屬於黏液質的氣質類型,他有什麼需要的時候不習慣主動去要求,也不喜歡與太多的人交往,父母為了讓孩子長大了“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就“強迫”他而不是引導他大聲而直接地表達出他的要求,強令他去結識很多的陌生人;或者一個孩子本來調皮好動,精力旺盛,喜好與人交往,喜歡搞各種破壞和探究活動,他可能屬於多血質或膽汁質的氣質類型,而父母卻一定要他安安靜靜地待著,要他這也不要動那也不要摸,要他不要和“壞孩子”交往和遊戲,要他不要插嘴大人的談話。這些都是違背孩子本性的做法,父母的以上做法都會壓抑孩子的正常成長,更有礙於他良好性格的形成。
有一個小男孩,半歲時就成了父母眼中的“調皮搗蛋鬼”。因為他還在繈褓中的時候,就表現得非常調皮好動,父母剛剛給他捆好了繈褓,他就會四肢亂動把胳膊或腿伸到繈褓外;等到他會爬了,他就四處爬動,家人稍不注意他就會從床上掉下來;等他會走路了,他就更加調皮了,跑這跑那地去“禍害家什”。由於經常“搞破壞”,這個男孩受傷、挨打也是常有的事。家人為了防止他繼續“破壞”,就時常拉著他的兩隻手不讓他去亂動,或者抱著他不讓他到處亂跑,“勒令”他老實聽話,想盡一切辦法阻止他調皮。家人的做法慢慢地讓這個孩子產生了反感,在不到兩歲的時候就表現得脾氣很大,非常任性,動不動就抓起一件物品狠命地摔到地上,成了名副其實的“小暴君”。這其實就是違背孩子本性的教育教養方法導致他性格不良的結果。
3.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2009年8月份的某一天,廣西北海市一名不到20歲的男青年在自家房間裏上吊自殺身亡。據了解,這名男孩是因為剛剛高考失利才自殺的。家人說,男孩知道自己高考沒上線後就一直很不開心,自殺前他長久獨自在小區裏徘徊,人們猜想他可能會因為考不上大學而難過,據此推想男孩的自殺和他的高考失利有關。
同樣是高考失利,有的孩子卻把它當成了一個機遇。小李就是比較幸運的一個,他讀高中時的理想是考個一本,最次也不能是專科,他對這個目標也滿有把握。然而,可惜的是,由於種種原因,他在考場上沒有發揮好,連專科的分數都不夠。在經曆了近一個月的痛苦之後,他認真分析權衡了自己的各種選擇:複讀明年繼續考大學?讀高職院校?就業?他那時了解到當時專業技能型人才奇缺,於是他毅然決然報了一所高職院校的數控專業。在後來數控專業的學習期間,他刻苦學習、認真鑽研、勤奮實踐,由於他的突出表現,在校期間他代表學校參加了數控專業的技能大賽,並獲得了全國大獎。此外,小李還考取了數控專業的高級技工證。還沒有畢業,他就與南方一家知名企業簽訂了用工協議,而在單位上的他也是表現非常出色,一直受到單位領導的重用。
同樣的生活事件,有的孩子能夠很好地應對,把這一事件當做一次機遇,而有的孩子卻不能很好地應對,把它當做了一次沉淪的理由。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性格在起作用。因高考失利而自殺的那個男孩性格內向、孤僻,很少與人交流交往,這是一種不良的性格。而小李則沒有被高考的失利打倒,他緊緊抓住了機遇,在高考失利後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績,這與他能夠積極樂觀地麵對挫折的良好性格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