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教導孩子學會關心、幫助別人(1 / 2)

“方便別人,即是方便自己。”所謂助人自助、利人利己就是這個道理。有一句名言:“幫助別人往上爬的人,會爬得越高。”如果你幫助另一個孩子上了果樹,你因此也就得到了你想嚐到的果實,而且你越是關心幫助別人,你能嚐到的果實就越多。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不需要幫助,既然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那麼理所當然,每個人都應該幫助別人。幫助別人並不是讓你做出什麼大的舉動,有時舉手之勞也能解人燃眉之急。

父母要教育孩子:在別人需要你的幫助的時候,你沒有任何理由拒絕,因為你幫助了別人,以後你有困難的時候,別人也會同樣幫助你。是的,給別人留路,其實就是給我們自己留路。

有這樣一則小故事:有一天,一隻小老鼠掉進了一口缸裏,怎麼也出不來,小老鼠吱吱地叫著,它發出了哀鳴,可是誰也聽不見。可憐的小老鼠心想,這口缸大概就是自己的墳墓了。正在這時,一隻大象經過缸邊,用鼻子把小老鼠吊了出來。

“謝謝你,大象。你救了我的命,我希望能報答你。”

大象笑著說:“你準備怎麼報答我呢?你不過是一隻小小的老鼠。”

過了些日子,大象不幸被獵人捉住了。獵人們用繩子把大象捆了起來,準備等天亮後運走。大象傷心極了,但無論怎麼掙紮,也無法把繩子扯斷。

碰巧,小老鼠出現了。它開始咬著繩子,終於在天亮前咬斷了繩子,大象獲救了。

“你看到了吧,我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小老鼠對大象說。

小老鼠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大象,弱小的群體也有能幫助別人的力量。

古語道:勿以善小而不為,或許幫助別人不會讓你得到什麼,卻能讓你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感到快慰和舒暢。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有力的影響者,如果父母能在別人需要幫助時給予幫助,孩子也會形成樂於助人的性格。當然錦上添花的事可以少做,但是雪中送炭的事卻不可不為。每一個人,隻要有可以幫助別人的地方,哪怕是舉手之勞,也要盡力而為,把自己的熱情和愛心奉獻出來。當別人遇到困難時,請把你愛的觸角伸向他,給他一份關愛、一份溫暖。

在我們身邊,陌生人總是比認識的人多,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會遇到麻煩,如果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你能伸出援助之手,那麼你身邊的熟人將越來越多,陌生人將越來越少。

每一顆付出的愛心,將是一粒粒深植的種子,必將長大成蔭,回饋照顧更多需要的人。

一天,修道院的大門被叫開,看門人巴拉甘驚喜地看到,旁邊果園的一個果農給他送來一大串晶瑩剔透的葡萄。

果農對他說:“兄弟,我送給你這串葡萄,感謝你在我每次來修道院時對我的關照。”看門人對如此情意濃厚的禮物表示感謝,並對果農說修道院的人會很高興享用這串葡萄。

果農滿意地離開修道院之後,看門人把葡萄洗淨,得意地望著它。忽然,他想起修道院裏的一個人最近得病什麼也不想吃,便決定把這好吃的葡萄送給他,讓他開開胃:“他多麼需要營養啊!”

於是,看門人把葡萄送到虛弱的病人床前,病人睜開雙眼驚喜地看著葡萄。看門人對他說:“馬蒂亞斯,有人送給我這串葡萄,但是我知道你什麼都不想吃,也許它能帶給你食欲。”馬蒂亞斯從心裏感激他,對他說他將永遠記住他,就是有一天死了,也會在天堂裏感謝他。

看門人拿來一個大盤子,把葡萄放在上麵,讓病人享用。然後,他又回去繼續工作了。

病人拿起葡萄,又想起應該把它送給對自己傾注了大量心血、整日整夜地為他操勞的護士,以慰藉自己的靈魂。

病人喊護士,護士以為病人出了什麼問題,就迅速趕到了他的床前。病人對護士說:“埃斯特萬,看門人惦記著我的病,送給我這串葡萄,讓我品嚐。由於我什麼都沒有吃,現在我吃了它可能傷胃,我想還是讓你吃,你對我一直很不錯。”護士堅持讓病人吃,但是越堅持,病人越是拒絕。護士感謝病人送給他如此誘人的禮物,不得已便把葡萄帶走。護士邊走邊想,這串葡萄應該送給兢兢業業為大家服務的廚師。於是,護士來到廚房,找到了廚師埃納文圖拉,對他說:“你的心像這串美麗的葡萄一樣高尚,這串葡萄送給你吧。”廚師謝絕了護士的好意,最後把葡萄送給了為大家操勞的修道院院長。

就這樣,這串葡萄在整個修道院裏傳來傳去,最後重新回到了看門人手中。看門人驚奇得不知所措,他覺得不能再讓葡萄兜圈子了。於是他不再遲疑,開始吃起葡萄來。這時,他覺得從來沒有吃過如此甜美的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