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趙旭訓練新兵,並且帶領他們在椒江大破倭寇的同時,浙江杭州的總督府內,一個足以讓汪直和徐海身敗名裂的連環巧計已經逐步展開。
由於汪直長期以來孤懸海外,和朝廷作對,所以,這位仁兄老早就被列上了明朝政府的黑名單,成了名副其實的天字第一號通緝犯。所以,對待他的家人,朝廷自然沒有什麼可以客氣的,汪直的老婆老媽和兒子統統都受到了連坐,已經在牢中被關了好幾年。胡宗憲和徐渭為了顯示自己談判的誠意和決心,特意從牢中把他們放了出來,不但好吃好喝好酒好肉的招待著,還分給了他們一套豪華的府邸。可是等這一切忙活完之後,胡宗憲才發現自己的思維裏麵出現了一個微小但是卻足以致命的錯誤:這些怎麼樣才能讓汪直知道?
發現問題後,胡宗憲趕緊找到徐渭商議,兩人商量了半天,覺得派出可靠的使者將這一切告知汪直是個不錯的辦法。於是,兩人就又開始物色合適的出使人選。
就在兩人忙著挑選使者的時候,趙旭已經率領三千紹興新兵們完成了拉練,回到了慈溪的駐地。在這次拉練中,他們不隻在椒江遇到了倭寇,之後還在台州,溫嶺一帶與倭寇四次狹路相逢,每次都把倭寇殺得丟盔棄甲,狼狽不堪。
剛回到駐地,趙旭就聽說了總督大人正在物色出使汪直的人選,沒有絲毫的猶豫,他叫來手下的幾個副將交代了任務之後,就跨上戰馬,急匆匆的向杭州絕塵而去。
當天傍晚,胡宗憲就在總督府內再一次見到了趙旭。
“將軍披堅執銳,帶領三千新兵大破倭寇,真是可喜可賀啊。我已上表具奏朝廷,為將軍請功,想必不日即有回音。”胡宗憲讚許的說道。
“大人過譽了,此番連戰連捷全賴三軍用命,同仇敵愾,非末將一人之功。末將今日前來,是有更重要的事情求大人相助。”趙旭謙讓一番後就開門見山的說道。
“不知將軍有何事為難?”
“大人是否在物色可以出使汪直的人選?”趙旭詢問道。
“不錯。不過就在今天,我和文長已經選定了蔣州和陳可願兩人為使。此二人心思縝密,處事精細,當可堪大任。將軍此問莫非是有意出使汪直?”胡宗憲反問道。
“大人說的沒錯,末將其實也早就有意會一會這個汪直,隻是可惜平常裏軍務冗雜不得脫身。而今三千新兵已經頗具戰力,倭寇也因連戰連敗短時間內想必也不敢犯境。因此,趁著這個難得的機會,末將想親自去會一會這個我們最頭疼的對手,也借機摸一摸他的底。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還望大人成全。”趙旭說道。
“可是,將軍你身為寧紹台參將,又是慈溪一帶的明軍主將,更因近日連破倭寇而為對方所知。將軍此去,若是被倭寇識出,豈不是陷自己於險地?”胡宗憲明顯帶著關切的語氣說道。
“大人盡可寬心,末將既然敢去,自然就已經有了萬全的準備。”趙旭堅定的說道。
胡宗憲還想再勸兩句,卻看見徐渭已經走進堂來。
對兩人見了個禮後,徐渭就說道:“大人,您和戚將軍的話我都聽到了。以我對戚將軍的了解,他是屬於那種謀定而後動的人,是不會打無準備之戰的。既然他要去,我相信他已經有了妥善的應對之法。大人也無需多問,不如就命戚將軍為此次出訪的正使,蔣陳兩人副之。一來可以告訴汪直我們談判的誠意,二來也可讓戚將軍探知汪直的虛實。如此一舉兩得的美事,大人無需多慮。”
等到徐渭說完,趙旭對他一抱拳:“知我者,文長也。”隨即又轉向胡宗憲說道:“文長兄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想,望大人無需憂慮,末將自會相機行事。”
“罷了,既然將軍執意要去,我也不便阻攔。不過將軍此去,不可用本名,需化名前去。”胡宗憲說道。
“大人放心,此事末將已有計較,我就化名趙旭,身份也不是寧紹台參將,而是浙江的按察副使。如此,當可盡量避免倭寇生疑。”趙旭說道。
不過對趙旭來說,這個名字本來就是其本名,也不算是化名了。
“如此甚好。將軍既已謀劃周詳,便且請將軍今晚就於總督府內下榻,明日便出使汪直。”胡宗憲說道。
“末將謝過大人成全。”
趙旭謝過之後,胡宗憲又找人請來了蔣州和陳可願兩人,五個人一起商定了不少出使的細節,一直忙活到四更才散會。
隔天上午,碼頭上,趙旭領著另外兩位副使,加上護衛的三百明軍揚帆起航,駛向了此行的目的地——日本的九州島。因為他們知道,汪直的老巢就位於九州南部一帶,號位“宋國”。
接下來的數天時間,船隊都航行於煙波浩渺的東海之上。趙旭站在船頭,極目遠眺,遠處水天一色,碧空萬裏,也分不清哪裏是天空,哪裏是海麵,都是一般的湛藍。偶爾幾隻海鷗映入視線,轉瞬又馭風而去,給這幅平靜的畫卷增添了一絲絲靈動的光彩。近處的海麵則是細波勻勻,浮光躍金,不時有小魚因為受驚而躍出水麵,隨即又落回水中,蕩開一圈圈的漣漪。身處這樣的美景中,趙旭心頭竟不可抑製的生出一種天人合一的感覺,竟暫時忘卻了自己是穿越過來的現代人,暫時忘卻了自己是帶著任務前來的,隻想好好的親近這片美麗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