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論孫叔敖的經濟思想(2 / 2)

孫叔敖不但興修了大量的堤壩和灌區,還開鑿了中國曆史上最早的運河,《史記·循吏列傳》裴[馬因]集解引《皇覽》說:“或曰孫叔敖激沮水作雲夢大澤之池也。”古沮、漳水入江通雲夢澤,此項工程當在沮、漳水下遊,後代人們稱這項工程是“雲夢通渠”(又稱荊漢運河),這條運河不僅溝通江漢之間航運,且可灌溉兩岸農田,對以郢都為中心的農業水利灌溉帶來極大方便。據考證,這項水利工程比引漳十二渠早200年左右,比都江堰工程早350多年,是中國曆史上最早的人工運河。這樣,楚國南之江漢水流域,北之淮水流域,都興建了水利工程,形成了南、北灌溉網絡。漢代王延壽在《孫叔敖廟碑記》中又說其:“宣導川穀,陂障源泉,灌溉沃澤,堤防湖浦,以為池沼,鍾天地之美,收九澤之利,以殷潤國家,家富人喜。”孫叔敖注重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的方針與實踐,不僅為楚莊王爭霸中原奠定了物質基礎,而且也為我國水利建設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有著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芍坡紀事·名宦.安豐塘曆史問題研究小組.壽縣博物館編

[2]徐義生.關於楚相孫叔敖的期思陂和芍陂.安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79,(04).

[3]安徽通誌.卷六十六,鳳陽府,河渠誌,水利,頁九上

[4]一統誌.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09

[5]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6]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第八二九卷,鳳陽府部,第一二六冊,頁九下

[7]王延壽.孫叔敖廟碑記.中國青年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