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湉湉的感性與自由
人物秀
作者:陳又禮
“很多人越長大越不自由,越壓抑自己,為什麼?因為你害怕,你害怕別人說你,你害怕別人不理解你,你成天觀察別人,你天天想著如何讓別人喜歡你,你花所有的時間在研究別人身上,到最後你發現,你不理解的人,是你自己。”
在愛奇藝和東風雪鐵龍C3-XR聯合拍攝的《自由派站出來》視頻中,範湉湉步步逼近鏡頭,笑眯眯地質問著屏幕這一邊或許正在被這段話莫名戳中的人們。這個語速已經比她在《奇葩說》節目上時要慢了幾乎一半,在辯論的過程中,一個個字像連發的子彈從她鮮豔的兩片紅唇間蹦出,還不等對手和觀眾進一步反應,她就已經大笑淋漓或義憤填膺地坐下了。
不少人因此吐槽她“沒有邏輯”,對此,她的回應是:每個人都存在自己的邏輯,或許你的邏輯和我的邏輯不一樣,又或許你跟不上我的邏輯,但你不能因此就評判我的邏輯性。
她始終堅持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張和個性。對於他人,不評定、不脅迫、不灌輸、不試圖去改變;對於自己,不被現實捆綁、不受外界挾製。那麼,就都是自由的。
【自由中的不自由】
範湉湉在《奇葩說》中講了無數的話,其中不乏所謂“金句”,但最被網民們記住的,始終是在18進12第二場關於“是否應該看伴侶手機”的辯論中,她所咆哮出的那一聲:看呀!為什麼要壓抑自己的天性!
這句話並不是事先準備的,“它之所以會火,或許是因為每個人或多或少地都在壓抑自己的天性。”範湉湉說。她覺得她隻是剛好道出了“絕大多數人想釋放自身天性、想自由,卻又無法將其付諸實踐”的心聲。
實際上範湉湉一直在壓抑著自己的天性,觀眾所看到的她已經足夠狂野,但其實並不及她個人真正狂野程度的十分之一。“如果我絲毫不壓抑的話,那麼我就會變成脫韁的野馬,連我自己可能都無法承受。”她承認就天性而言,自己與一般人其實是不太一樣的。很多天生拘謹的人需要的是釋放,而她呢,需要克製。
對她來說,克製並不意味著任人宰割,突破卻也不代表任意妄為。說到底,不過都是個“度”的問題。“無論什麼事情,隻要放縱了,都是災難。”
對於社會上每一個並不孤立的個體,都是如此,更何況範湉湉在兜兜轉轉之後,依然選擇了讓人極難不謹小慎微的角色——藝人。
娛樂圈無疑就像一個不怎麼會給人好臉色看的愛侶。自從16歲以主持人的身份出道至今,她做過出鏡的娛樂記者、曾是簽約周星馳星輝公司的“星女郎”,被雪藏後花6年時間從前台接待做到了市場總監,最終竟又再次轉行做回藝人,跑通告、錄節目,然後大家就在《奇葩說》上看到了這個不羈卻不乏正統的範湉湉。
“大家可能覺得我真實,但相對於自己的本心來說,我已經覺得自己變得夠世俗了,很多想說的話沒有說出口,很多未必真心想做的事情,卻又不得不從。”但是轉過頭來,她又覺得這是可避免的悖論,刻意追求自由,本身就是一件不自由的事情。
【不自由中的自由】
其實在局外人看來,不進娛樂圈,絕對是會獲得更多自由的,可範湉湉卻並不這麼認為。反而她打心眼裏覺得,這是她最自由的時候。
那個衡量的關鍵,在於兩個字:理想。
對此,她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範湉湉曾經在一個小小的演出團中擔任主持,他們一行好幾個人在全國巡回演出的時候,由於資金緊張外加買不到票,隻能搭乘那種最殘舊的綠皮火車,站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