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鄉村教育”印(1 / 3)

我的“鄉村教育”印

成長故事

作者:周榮林

周榮林,網名阿林,1998年畢業於南通師範專科學校政教係,分到地處革命老區的如皋市江安中學,任教高中政治。曆任校備課組長、政治教研組長、教科室副主任,擔任過多項省市級課題主持人,曾任K12班主任論壇、教育教學論壇版主等職務,是如皋市教育局兼職教研員、如皋市政協委員、江蘇省中小學教師培訓學會“寫作教學研究中心”會員、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基礎教育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曾獲得如皋市高中教學先進個人、如皋市骨幹教師、南通市“青藍工程”優秀師徒、南通市教育科研骨幹、南通市德育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先後在《中學政治教學參考》、《思想政治教學》等省級以上報刊發表40多篇文章,多篇論文獲得省教科所、省教育學會等級獎。

K12教育教學論壇精品係列中收錄其個人專輯《阿林的鄉村教育》係列、《阿林與女兒一起成長》係列。個人成長經曆被編入了張萬祥、萬瑋主編的《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途徑——30位優秀教師的案例》。個人專著《如何做一名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即將出版發行。

艱辛的生活,給了我堅毅的性格

36年前,我來到了這個世界。在偏僻、貧困的鄉村中,掙紮著度過了童年、少年,眨眼間已快入不惑之年了,回首來路沒有什麼壯舉,似乎也沒有什麼亮點。

父母是典型的中國農民,生了我們姐弟三人,靠幾畝薄田維持著這個家。雖然我沒有趕上三年困難時期,也沒有被餓死,但我也深刻體驗到了饑餓和寒冷的滋味。記得上初三那年,由於刻苦學習,加上營養不良,一次放學的途中我實在支撐不住了,餓倒在路上。當我醒來時已經繁星滿天,月光下一個麵黃肌瘦的少年步履沉重地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回到家,焦急的母親淚流滿麵地抱著淚流滿麵的我,不斷地自責……

為了減輕生活的重壓,上小學時,我便開始賣茶、賣冰棍了。記得一支冰棍批發3分5厘錢,賣5分;有赤豆的批5分,賣7分。由於不好退貨,我隻敢每次批發10支,老板剛開始嫌量少不批發,再三求情後,老板才大發慈悲。於是每年炎熱的夏天,一個小孩頭戴草帽,騎著一輛破舊的大自行車,車座上綁著一個木頭箱子,裏麵放些舊棉絮,棉絮中裹著10支冰棍,在鄉村的小道上叫賣著。傍晚回家數錢的感覺真好!一般每次都會有一兩根冰棍有些融化,於是我便能大飽口福,真爽!

到了初中,雖然我當時的成績很好,但艱辛的生活和每學期70元左右的學費,還是讓我曾多次萌生退學的念頭。真的感謝父母和大姐,是他們堅定了我求學的念頭。1992年中考,我達到了中專的錄取分數線(那時中專比縣高中還難考),當時一家真開心,但是我竟然沒有收到錄取通知書,我到現在都很納悶。後來上了高中,1995年高考,為了減輕家裏的負擔,我填報的誌願全是師範類專業。父母勒緊褲腰帶,供我讀完了大學。

我大學畢業沒幾年,操勞過度的父親卻在貧病中撒手先去了,生命是如此的脆弱,那麼堅強、高大、威嚴的漢子就這麼快地走了,腳步匆匆,甚至沒有讓我恍過神來。我跪到父親的身旁磕了三個頭,衝進雨中,奔跑在鄉村泥濘的小道上,奔跑著,流淚,流淚,奔跑著……

感謝父母給了我生命,讓我能體驗生命的美好;感謝父母的辛勞,讓我脫離了農門,不再貧困地生活。

昏暗的宿舍,給了我燦爛的陽光

1998年,我從大學畢業,分配到如皋革命老區的一所農村中學——江安中學,踏上了三尺講台,成為了一名鄉村教師。

到了學校,好長時間都沒有宿舍,妻子滿是嘮叨和怨氣,怪我沒用。我又有什麼辦法呢?我真的愧對妻子,連住房這樣基本的生活條件,我都不能滿足她。作為一個男人來說,還有比這個更無能的嗎?沒辦法,我們隻能每天回老家,幸好老家也不太遠。

2001年9月,開學前幾天,我厚著臉皮再去找總務主任,想碰碰運氣。主任跟我說:“榮林呀,宿舍我們給你安排了。”天哪,這是我進校三年中,聽到的最開心的事情了,我仿佛是中了舉的範進,眼前似乎出現了微笑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