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導讀(2 / 2)

在進行充分的理論論證後,文章轉向實踐方麵。首先具體闡明人民內部矛盾的若幹主題:農業合作化問題;工商業者問題;知識分子問題;少數民族問題;黨際關係問題;科學文化工作問題;外交問題。最後提煉出在人民內部矛盾中判斷人們言行是非的“六條標準”。

3.文章的地位與貢獻。首先,文章首次創立了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學說,為社會主義條件下進行改革和建設提供了哲學基礎。其次,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例如在工業化道路、經濟體製和政治體製改革、繁榮科學文化的方針等方麵,進行了有益探索。

4.文章的局限性。《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公開發表前,反右派鬥爭已經開始。由於當時對右派分子向黨和社會主義製度進攻的形勢作了過分嚴重的估計,在講話稿的整理過程中加進了強調階級鬥爭很激烈、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誰勝誰負的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這些同原講話精神不協調的論述。

三、現實啟示

當前,人民內部矛盾問題在內容上表現得更加廣泛,形式上表現得更加多樣,利益矛盾更加凸顯,利益矛盾主體呈現多元性特征,矛盾化解難度進一步加大,如何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依然是我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這篇曆史文獻仍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1.基本立場:堅持“基本矛盾”論,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改革。必須從矛盾關係上研究社會主義建設問題,繼續深化改革,發展生產力,這是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關鍵。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關於基本矛盾,我想現在還是按照毛澤東同誌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的提法比較好……當然,指出這些基本矛盾,並不就完全解決了問題,還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體的研究。但是從二十多年的實踐看來,這個提法比其他的一些提法妥當。”

2.堅持“人民內部矛盾主題”論,真正實現社會和諧。正確認識人民內部矛盾的存在及其發展是實現社會和諧與中國夢的重要環節。和諧社會並非無矛盾,而是一個能夠有效疏解人民內部矛盾、有力維護安全穩定的社會。和諧社會是在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之中構建的,所以構建和諧社會的核心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3.根本途徑:堅持群眾路線,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社會管理說到底是做群眾的工作,其核心就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正確處理新時期的人民內部矛盾,是我們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血肉聯係的全局性課題和基礎性工作。堅持人民利益的最高標準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根本保證;依靠全社會共同參與社會管理,大力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是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正確方向和可靠方法。

作者單位:中共河北省委黨校黨史教研部

(責編/趙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