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寶寶月子護理》精華版(4)(2 / 3)

語言能力訓練

剛生下來的孩子對母親的聲音特別敏感,也特別喜歡聽母親的聲音。哭鬧時,隻要母親輕輕地哄哄、抱抱就很快能使孩子安靜下來。

媽媽與寶寶的接觸時間最多,可利用一切機會與寶寶交流:

(1)當媽媽喂奶、換尿布或抱起寶寶時,要經常和他說話,並對他微笑,如“寶寶看看媽媽”,“寶寶吃奶”,“寶寶真乖”等。

(2)寶寶處於覺醒狀態時,媽媽可以摸摸寶寶的頭,輕輕撓撓寶寶的小肚皮,以引起寶寶注意,並逗引他微笑。當嬰兒微笑時,要給予誇獎,如“寶寶真能幹!”同時媽媽還可以親吻寶寶。

行為能力訓練

在孩子的床頭上部,掛一些可以搖動和發出聲音的玩具,讓孩子四肢隨之舞動。

經常在孩子周圍走動,讓孩子追隨你。

定時把大小便,並發出“嗯……”“噓……”的聲音,形成條件反射。

注意:用音樂盒、搖鈴、撥浪鼓讓寶寶聽聲尋源時,聲音要柔和、動聽,每天訓練不要超過2次,每次時間不要太長。

心智訓練

孩子清醒時,父母開亮房間的燈,觀察孩子有無眨眼或突然緊閉雙眼,避開燈光刺激的反射動作:

正常的生理反射是新生兒會出現眨眼或緊閉雙眼等動作。

提示:

(1)房間內的燈光要柔和,不要太亮,要避免強烈的陽光或燈光直接照射孩子的眼睛。但也不能太暗,必須給孩子提供適量的光線。

(2)使用各種彩色家具,在床頭、天花板、牆壁等孩子視覺能夠看到的地方,懸掛各種彩色圖畫。

(3)經常變換孩子周圍各種物件的位置和內容。

在孩子清醒時,父母用手指或橡皮奶頭輕輕地分別觸摸孩子嘴唇的兩邊,看孩子的頭是否能夠隨之左右轉動:

正常的生理反射是頭部能夠左右轉動。

提示:孩子清醒時,父母可用幹淨的橡皮奶頭逗引孩子,與孩子玩,誘導孩子轉動頭部。

孩子清醒時,父母逗引孩子,觀察孩子的手足是否有興奮舞動的情況:

正常的生理反射是能夠出現興奮舞動的動作。

提示:

(1)孩子清醒時,父母應該經常用微笑的麵孔在孩子麵前親切地說話,逗引孩子。

(2)不要讓孩子在清醒時單獨一個人在小床上發呆。

(3)不要讓小床的欄杆局限住孩子的視野。

(4)抱嬰兒到室外看東西,把所看到的東西都講給嬰兒聽。

將手指或條狀小物件放到孩子的手中,看孩子是否能夠用力握緊:

正常的生理反射是手能夠將物品握緊。

提示:

(1)孩子清醒時,父母要多為孩子提供抓握的玩具。注意玩具的質地不能太硬、太重,也不宜過小。

(2)可以把不同材料做成的織物給孩子觸摸,如棉布、絲綢、紗布等,或者海綿、橡皮、塑料紙等。

新生兒撫觸

新生兒出生,來到一個十分陌生的世界,這時,寶寶最需要的是一份安全感。媽媽溫暖的雙手,就可以給寶寶一份安全感。

真心的撫觸,不隻對健康有幫助,對情緒的安撫、情感的傳達有更大的效果,不要小看這個簡單的動作,在撫觸的背後,有你無法察覺的溫暖,自手中慢慢流露。

許多爸爸媽媽都表示,替寶寶撫觸是一個愉快的經驗,不但寶寶感覺很快樂,父母自己也很快樂。

環境準備:

(1)室溫:25—28℃之間。

(2)室內光線:不要太亮。

(3)撫觸地點:床上。

寶寶準備:

(1)從嬰兒出生的第二天起,就可以給嬰兒撫觸,母親是最理想的撫觸者。給寶寶撫觸最好每天一次。

(2)撫觸時間為喂奶1小時後,否則寶寶會吐奶。

媽媽準備:

(1)媽媽的指甲要剪短,手上的飾品如戒指要脫下。

(2)媽媽若留長頭發,要將頭發紮起來。

(3)將手洗幹淨,將袖子卷高。

(4)讓自已的雙手溫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