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2015年9月23日。喀什機場。
13時40分左右,一架銀燕從喀什機場騰空而起。
航班號:CZ6997。目的地:上海虹橋機場。但,本次航班還會從烏魯木齊中轉。
飛機騰空後約五分鍾左右,飛行雖稍漸平穩,但乘客們還未從失重感覺中緩過神來。
就在此時,一位乘客突然從座位上站起,這是位懷抱嬰兒的少數民族婦女。隻見她麵色異常,驚慌地哭喊:“我要下飛機!”
一刹那,客艙內的氣氛驟然緊張起來。到底發生了什麼?
這時,這位婦女的哭喊聲更加聲嘶力竭,令人十分揪心。因為情急,她一直說著少數民族語言,乘客根本不知道她說什麼。好在乘客中有懂維吾爾語的,知道她是位維吾爾族的年輕母親。很快,經過乘客的相互溝通,乘務員明白了緣由。原來,這位年輕母親孩子的生命危在旦夕。
隨即,飛機喇叭中傳來了乘務員的求助聲音:“有個嬰兒需要急救,希望飛機上的醫生來幫忙。”
“我是醫生,乘務員不喊,我們也義不容辭。”說這話的是蘇州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主治醫師方琴。
說來也巧,與方琴同一航班的,還有三位江蘇援疆醫生。他們是:昆山市中醫院急診科醫生趙波、常州市兒童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史偉新、常州市中醫院急診科醫生馬海鷹。
時間就是生命,四位江蘇醫生鬆掉安全帶,迅速來到孩子身邊。
快速診斷後,幾位醫生都表示,孩子狀況不樂觀:“麵無血色,嘴唇發白,心跳、呼吸驟停,把握不大,但必須盡全力。”
“立即急救!”
四位援疆醫生組成臨時急救團隊,開始急救。一邊,醫生不斷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胸外按壓;一邊,乘務員立即取來飛機上的急救裝備——氧氣麵罩,給孩子供氧。
這個女嬰隻有兩個月大,要恢複自主心跳呼吸,十分困難。
時間在一秒秒地流逝。急救團隊緊張有序,在不言放棄的同時,他們趕緊告訴乘務員:“請通知機長,立即返航!”
此時,孩子的母親近乎崩潰,其他乘客的情緒也都異常激動。但方琴沉著冷靜,在她的建議下,孩子被移動到飛機尾部更寬敞的休息區,再次進行心肺複蘇。
由於孩子位置較低,援疆醫生統統呈跪姿施救。從發現孩子病危到返回喀什機場,一共四十分鍾,援疆醫生們一直跪地,兩腿幾乎失去知覺。
“我們返航!”
飛機返航的請求得到回應,乘務員廣播了返航消息和原因。
返航!此時此刻,機艙裏沒有一點騷動,而是顯得非常安靜,乘客們沒有一句抱怨之聲。
與其他航班不同的是,此次乘客們為何沒有抱怨?無疑,這裏有善良愛心的作用,更有援疆醫生“救死扶傷”的舉動,讓他們感動了。
……
在今天的新疆,從大漠戈壁到綠洲草原,從地麵到空中,從北疆到南疆,到處都有內地援疆人的足跡,到處都舞動著援疆人的衣袖,到處都飄揚著援疆的旗幟。
憑什麼援疆?為什麼援疆?
是什麼讓古老的西域重新煥發青春活力?憑什麼讓漢唐延續的雄性血脈威嚴僨張?憑什麼讓一代天驕回眸歎望?憑什麼讓大清帝國羞愧難當?是什麼讓中華民族的血、肉、骨、精、氣共鑄鋼鐵脊梁?
……
西域,一片無盡魅力之疆。
複雜的地理,多元的民族,多元的宗教,多元的文化……雄渾而神秘。
但它從來就是一片群雄逐鹿、風雲變幻的疆土。
古之西域,多亙古荒漠。梟雄匪患頻禍亂,沙塵蔽日舞蹁躚。春風不度玉門關,戈壁荒原相擁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