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女孩科學飲食的好習慣
飲食,簡單一點兒說就是一日三餐的事兒。聽起來很簡單,但現實生活中卻有許多女孩由於飲食不規律、不科學而使學習、生活受到影響。每個人都必須吃飯,而且得吃好飯,這是人的基本需求,不容忽視。
許多父母把注意力越來越多地集中於女孩的學習或者品德教育上,而忽略了她們的飲食習慣培養。的確,在現在這個物質條件十分優越的時代,沒有哪個女孩會把自己餓著。但是吃飽了並不代表吃好了。飲食不當不僅會影響女孩的身體健康,更會影響她們的精神狀態,學習和生活的質量和效率自然就下降了。
陽玲是個四年級的女孩,她父母都是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家境非常好。由於父母工作忙,便請了一個保姆專門給她做飯。保姆阿姨的廚藝非常好,一家人都很愛吃她做的飯,陽玲更是如此。可是好景不長,陽玲在同學的帶動下,愛上了吃零食。
她每天吃完阿姨做的早餐還要去超市買一些小吃,如餅幹、花生等。每天放學前她又要跑到商店去買許多麻辣食品,邊走邊吃。回到家後,望著阿姨做的香噴噴的飯菜,她就是沒有胃口吃,後來甚至覺得很討厭。
但是每到臨睡前她又覺得肚子空空的,於是又讓阿姨給自己做飯吃。慢慢地,陽玲形成了用餐不按時,經常吃零食的壞毛病。過了大約半年,陽玲就胖了一大圈。不僅如此,她學習時還常常覺得頭昏腦脹,沒有力氣,不能集中精力看書等。從前那個活蹦亂跳的女孩變得越來越呆滯和冷漠。
飲食不當會引起女孩身體機能下降,更會使女孩患上孤獨症。據有關研究表明,在我國孩子中患孤獨症的大約有五十萬人,這個數字是驚人的。現在物質水平提高了,許多家庭食肉、蛋類食品過多,蔬菜等繕食纖維攝入過少。
專家指出,一個健康人的血液呈弱堿性,如果吃肉和糖等酸性食物過多,血液等體液隨之酸化。這樣體質的女孩會出現一些慢性的不適應症狀,如手腳冰涼、容易感冒、皮膚脆弱、愛哭、易受驚嚇,這些都是孤獨症的表現。因此,為了女孩的身心健康,父母應該努力培養她們科學飲食的習慣。
建議一:配合女孩成長階段搭配飯菜
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所需要的營養成分也不一樣,因此,父母應該學會配合女兒成長的各個階段給孩子搭配飯菜。這樣一來,女孩身體健康成長所需要的基本營養物質便能夠得到充分的保障,科學飲食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紫蘭今年10歲,個子不太高。媽媽知道女兒正處在長個子的時候,而孩子卻遲遲長不高。因此,媽媽便給她製定了一份鈣含量豐富的菜譜。
每天早晨,媽媽都給紫蘭熱好牛奶,因為奶製品裏含鈣量豐富且易於吸收。中午時,媽媽都會做一些豆類或者魚貝類含鈣量豐富的菜肴,以補充孩子生長發育所需要的鈣量。晚上睡覺前,媽媽還會給她準備好鈣片,讓她在睡前服用。
父母應該根據女兒的成長階段給她製定食譜,例如女兒處於長個子的時候,父母就應該注意多給女兒補充含鈣量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類食品等。
建議二:指導女孩形成正確的進食方法
許多女孩吃飯時想著卡通片或者和小朋友玩遊戲,不好好吃飯,東張西望或者吃得過快,狼吞虎咽,這些都是不正確、不健康的飲食方法。父母要努力讓女孩形成正確的飲食習慣。
姚盈是個四年級的小女孩,她非常喜歡看動畫片。有一次,她正在看動畫片,媽媽卻招呼要吃飯了。她以最快的速度盛了自己的飯,然後端到電視機前開始吃。她眼睛一刻也不願意離開電視,媽媽有些生氣地說她都要把飯吃到鼻孔裏去了,學習時沒見她這麼認真。
於是她規定不準女兒在吃飯時看電視,否則就接受懲罰。在媽媽強硬的管理下,姚盈慢慢養成了正確的進食方法。
對於女孩不科學的進食方法,父母要及時糾正,例如吃飯不專心,邊吃邊玩遊戲或者看電視;狼吞虎咽,大口嚼食物;用餐姿勢不正確,趴在桌子上吃飯等。父母還應該指導女孩養成良好的用餐禮儀,如吃飯時要考慮別人,要專心用餐,不哈哈大笑等。
建議三:同類互換,引起女孩的飲食興趣
長期吃一類食物不僅不利於補充孩子全麵的營養,更容易使她們產生用餐疲勞。因此,父母可以將營養和美味結合起來,按照同類互換、多種多樣的原則調配女兒的一日三餐,引起女兒的飲食興趣。
家裏經常吃瘦豬肉,父母就可以利用與肉的營養價值相當的雞、牛、羊、兔肉進行變換,既保證了女兒的營養,又引起了女兒的飲食興趣。常見的還有魚與蝦、蟹等水產品的互換,大米與麵粉所做的食品如餃子、麵條等的互換。
建議四:合理分配女孩的三餐用量
一日三餐是我們飲食的基本習慣,也是長期以來較為科學的飲食方法。其實一日三餐不僅要按時吃,也要按量吃。“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這是關於三餐的基本要求,但是根據女孩的作息習慣父母也要做相應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