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三:返國抵北平火車站接受記者訪問(2 / 2)

《斟情記》

1927年1月15日首演於華樂園。程飾朱福姑,王又荃演陳多壽。

《朱痕記》

又名《牧羊圈》,1927年4月30日首演於華樂園。程飾趙錦棠,張春彥飾朱春登,侯喜瑞飾李仁,文亮臣飾朱母,曹二庚飾宋成,李四廣飾宋母,慈瑞泉、少泉父子飾兩衙役。

《梅妃》

1928年9月20日首演於華樂園。程飾梅妃江采萍,郭仲衡演唐玄宗,芙蓉草扮楊玉環。程、郭均有唱片傳世。該劇與《紅拂傳》《文姬歸漢》為程硯秋早期三大名劇。

《柳迎春》

1930年7月19日首演於華樂園。程飾柳迎春,薑妙香、王少樓分演前後薛仁貴,程有唱片行世。該劇與《金鎖記》《朱痕記》為傳統戲增益首尾的三出新戲。

《陳麗卿》

1930年11月8日首演於上海榮記大舞台,返京後於次年1月26日演於中和園。程飾陳麗卿。

《荒山淚》

又名《祈禱和平》,1931年1月26日首演於中和園。1956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成彩色戲曲片。程飾張慧珠,有唱片傳世。

《春閨夢》

1931年8月下旬首演於中和園。程飾張氏,俞振飛飾王恢,哈寶山飾曹襄,吳富琴飾李氏,文亮臣飾劉氏,蘇連漢飾趙克媽,曹二庚飾李信,李四廣飾孫氏,侯喜瑞飾公孫瓚,慈少泉飾丫鬟。全劇十二場,今偶有演出僅末場片斷,程有唱片傳世。

《亡蜀鑒》

又名《江油關》《李氏殉節》,吳菊癡編劇,1935年10月28日首演於中和園。程飾李氏,侯喜瑞演鄧艾,曹二庚扮馬邈。僅演兩場後即遭禁演。

《費宮人》

杜穎陶編劇,1937年4月9日首演於上海黃金大戲院,返京後6月4日演於新新大戲院。程飾費貞娥,俞振飛飾崇禎帝,侯喜瑞飾李闖,鍾喜久飾李過(一隻虎),吳富琴飾公主。

《鎖麟囊》

又名《牡丹劫》,翁偶虹編劇,1940年4月29日首演於上海黃金大戲院,返京後10月7日演於長安大戲院。程飾薛湘靈,顧玨蓀飾周庭訓,張春彥飾薛良,孫甫亭飾薛老夫人,吳富琴飾趙守貞,哈寶山飾趙祿寒,張蝶芬飾胡婆,李四廣飾梅香,曹二庚飾丫鬟,慈瑞泉、少泉父子飾勢力眼儐相父子。程有唱片傳世。

《女兒心》

又名《春染江山》,翁偶虹編劇,1941年11月9日首演於上海黃金大戲院,1946年冬再度赴滬,此劇演於天蟾舞台,京津均未貼演。程飾百花公主,顧玨蓀飾江六雲,芙蓉草飾江花佑,張春彥飾鄒化,苗勝春飾安西王,劉連榮飾巴喇鐵頭,曹二庚、李四廣、劉斌昆、韓金奎、蓋三省、慈少泉、李小龍、楊善華等分飾瞎、老、啞、瘸四對情侶。

《英台抗婚》

曾名《祝英台》,1952年首演於長安大戲院。程飾祝英台,李丹林飾梁山伯,於世文飾祝員外,姚元秀飾祝夫人,王元芝飾銀心,李少廣飾四九,錢元通飾老師,貫盛吉飾媒婆,該劇有演出實況錄音,已被拍攝音配像。至此,程硯秋編演新劇二十八出。

另有《小周後》(《南唐恨》),曾於1928年排就,但終未公演。1958年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了《程硯秋演出劇本選集》,共收十二出劇目。我們非常談得來,因為彼此的看法往往是一致的。

——梅蘭芳

硯秋正是通過他的人物性格塑造與惡勢力進行不懈的戰鬥。

——田漢

如果注意傾聽一下程腔時,就會清楚感覺到那種如泣如訴的哀怨聲調中,別有一股鋒利逼人的東西存在。

——俞振飛

他在戲曲藝術上所達到的成就,正如比他略早的楊小樓、餘叔岩和與他同時的梅蘭芳、周信芳等人一樣,標誌著近百年來我國戲曲藝術所達到的高峰之一。

——馮牧

程硯秋是一個藝術天才,而且是一個成功的——一個完成了的天才,因為我們知道,相當一部分天才或者埋沒了,或者流產了。

——葉秀山

能在時代曆史大背景上來考察硯秋先生,從社會思潮發展史、文化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角度,把硯秋先生的一生作為一個重大的社會文化現象來研究,似乎還沒有開始。

——程永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