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沒有現成的“青春期”健康教育教學大綱,於是我們母子倆便研製了青春健康性教育係列講座課件,包括小學版、初中版、高中版、男生版、女生版、家長版,還有武警戰士青春版等等。母親成功地為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講課24場,場場爆滿。
母親的講課總能得到校領導、老師們的認可,學生們也積極配合——互動場景更讓我們激動不已。
目前,社會上對青少年的性教育魚龍混雜,有些網站或“有心人”打著“性教育”的旗號行傳播淫穢黃毒之事,國外的許多性教育書籍夾帶著西方數十年性教育的“先進理念”也浩浩蕩蕩地進入中國性教育的陣地,試圖為青少年和家長們解惑,可往往當我們國人“照方抓藥”的時候卻更加困惑了——畢竟東西方的文化傳統、社會道德觀、親子關係、家庭觀念有很大的差異。
魯迅先生說過一句振聾發聵的話:“……其實這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可如今我們在性教育上麵對的問題是路太多了,不知道走哪一條好。我們憑什麼讓別人相信我們,走我們這條路?
母親決定再寫一本書。我對母親說:“太難了吧。寫了一本書,我們已經盡力了。”可醫務工作者都是責任感強烈的人,尤其是我母親,當她在谘詢中麵對的青少年年齡越來越小、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與家長和老師的矛盾越來越尖銳、性困惑越來越多元化的時候,她說:“我們做的還不夠。”
於是我們開始了:討論、辯論、爭論、爭吵……誰說心理谘詢師就不會吵架?在家庭中,人的社會屬性退居其次。鄧軍老師不再是平和的心理谘詢師,而是我媽。作為兒子的我,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
終於我們達成了共識:寫一本以青少年性問題為藍本,主要給家長閱讀的本土化性教育的書籍也就是這本《愛你以性》。為什麼主要的讀者群我們定為家長?因為少男少女的許多性活動都是在家中發生的。家給他們的感覺更加安全、私密、自信。作為一家之長,一個家庭中的成年人,和少男少女關係最密切的人(非常遺憾,很多家長都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作為父母,有責任、有義務去關注和幫助解決孩子們的性問題,當然,還要有方法、有技巧。這些恰恰是本書的內容。
母親和我繼續工作,我們開始了案例的挑選。沒有代表性的,不要;跟上本書類似的案例,不要;特別另類,容易吸引別人窺視欲的,不要;容易讓很多少男少女“對號入座”產生負麵心理影響的,不要;各種條件都符合,但來訪者本人不同意公開的,也不要……
母親和我盡量用客觀的案例、客觀的分析、客觀的語言向讀者展現我國目前少男少女性教育的客觀現狀。這是一本為家庭寫的書,因為家庭是兒童的第一性教育課堂;父母應該是孩子最好的性教育老師,兒童基本的性價值觀來自於父母和家庭;以往我們恰恰忽略了家庭在性教育中的作用。家,因為它私密,有安全感,往往是青少年一個重要的性活動場所,他們在家中上網視頻、自慰、發生性關係。家長往往是第一時間發現青少年性活動的人。發現之後怎麼辦?是一大問題。打罵是最不明智的,會起到逆反效果,置之不理,又太消極。在這本書中,父母們或許會找到答案。
為了將科學、健康、全麵的性教育帶到每一個少男少女麵前,為了令家長、老師、社會直麵青少年的性需要,母親和我做了最大的努力。
寫完這本書,母親和我都有些變化。母親就像又把我生了一遍,整個人的精力都被掏空、榨幹了,但是很快樂。我呢,就像破繭而出的蛹,感到新生的愉悅和成熟的快樂。三年前第一本書出版後,去學校跟中學生座談,剛大學畢業的我跟他們兄弟相稱,自詡“青春期後期”,現在無論如何不好意思這麼說了。
寫到這裏,忽然想起我們每一個人都同母親合作過,平等地、艱難地共同直麵挑戰。無論您是經過產道的擠壓見得光明,還是與我一樣剖腹而出,都是一次合作,一次與母親的合作,一次經典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