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靜的床
導讀
異性交往是少男少女成熟的“生長點”,異性交往當中,智力互補和性格互補能夠讓孩子體會成功的快樂,同時,性角色意識的體驗,會讓他們學會並掌握交往的禮儀,男孩學會什麼叫紳士風度,女孩學會什麼是淑女。
同性之間的交往是孩子成長的“綠島”。孩子和父母師長的縱向人際關係,撫養與被撫養、管理與被管理、教育與被教育是一種不平等的交往,而和小夥伴、同齡人的橫向關係則是平等的。所以,同性的交往能夠讓孩子學會尊重、關心他人,並且在這種平等的交往過程中體會委屈、嚐試自我約束、懂得自我保護。
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應該對子女的交往進行指導和保護。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分享其快樂和挫折,用商議的辦法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並可以把自己的經曆告訴他,供他借鑒。在這個過程中,溝通是很重要的,溝通能夠喚醒成長的自尊、自愛、自強和自立,讓孩子懂得自己的任務是好好學習,等待生活的考驗。
案例
窗外,豆大的雨點砸在玻璃窗上,又順著窗欞蜿蜒而下。伴著雨聲我仿佛聽見輕輕的敲門聲,我打開門,是一位中年男士,他中等個頭,膚色黝黑,兩眼炯炯有神,來的路上趕上了大雨,走進谘詢室時渾身已經濕透。他一邊用毛巾擦了擦還在滴水的頭發,一邊開始感歎:“現在養個孩子真是操不夠的心啊!”
看著他微微凹陷的眼睛,以及被雨淋濕的狼狽相,我不禁在想,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他坐下後問我:“我自己沒事,到這裏來是想替女兒谘詢一下,可以嗎?”沒容我回答,他搶著說:“隻是我還沒想好應該怎麼跟您講,孩子的事有點難。”
在我的引導下,他開始訴說:“我是從網上查到你們這兒的電話和地址,就過來了。我常年在外地做生意,很少回家,孩子她媽媽也忙——但是女兒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所以我隻好抓緊時間,在離家之前把孩子的問題解決了。”
“您能講講女兒的情況嗎?”
“好吧,可是這怎麼說出口呀?我就是不明白,她媽媽管她挺嚴的,她怎麼就不像一個女孩樣啊?一點臉都不要!”這位父親有點激動,臉色始終陰沉,每個字都像從牙縫裏擠出來似的。
我耐心地等他將心裏對女兒的不滿情緒釋放出來。
說實在的,每位家長為孩子前來谘詢,大多是處於無奈講出自己孩子的問題,他們認為難堪,沒有麵子,是難以啟齒的事情。他們也是想宣泄自己心中的苦悶——由自己孩子帶來的苦悶。家長們的痛我能理解。
“我的女兒叫曉慧,17歲,上高二了。從小她媽媽管她很嚴,犯了錯她媽媽是真打,可越長大反而越不聽話,女兒畫畫得很好,在學校外一直學畫,可誰想到在學畫的班上和一個男生悄悄好上了!等我們發現的時候他們都已經交往一年多了,現在已經是半公開的了。我這次回到家裏,她們母女經常吵架,誰也說服不了誰,關係很緊張,弄得我也不知道怎麼辦。我是一個當爹的,女兒大了,太說她,她也委屈。不說她又不太像樣子。她媽媽也老跟我鬧,說我太寵著孩子。唉,我心裏煩啊……”
說到這裏,這位父親眼圈紅了,正在此時傳來一陣音樂聲,他的手機響了。
“挺好找的,我已經和醫生談上了,你能過來嗎?”我聽見電話裏的聲音,“我還沒下班呢,等有時間吧。”
接下來我就明白了,女孩曉慧上高中後交了男朋友,學習下降,從過去的乖乖女,變成父母眼中所謂的“壞女孩”。父母不許女兒“談朋友”,尤其是孩子的母親不能跟女兒就“男朋友”的問題平等坦誠地交流。
關於這個問題,我和曉慧的爸爸共同探討,這位父親最終認識到,他們不算是稱職的父母。父親無奈地說:“我好改變觀念,但孩子的母親恐怕是轉變不了——她是一個固執的人,被孩子已經傷透心了。”
當他離開時,我們約好,第二天下午他將妻子帶來。
第二天,曉慧的父母如約而至,看得出,這個家庭母親有絕對的權威,她說話有股衝勁兒。在妻子麵前,曉慧的父親用沉默配合著。
母親詳細介紹了近一段時期讓她揪心不已的事情。
“她爸爸工作忙,經常在外,女兒幾乎都是由我一人來帶。那種艱辛是沒帶過孩子的人根本體會不到的,光是半夜背著孩子往醫院跑,就不知道有過多少次。原以為等到孩子大了,心裏的石頭能落地了,沒想到,卻更是讓你操心。不聽起話來,能把你氣個半死,不瞞你說,我現在真是不知如何是好了。”沒說幾句話,她的眼圈已經有些泛紅。
“你知道現在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做父母的哪個不望子成龍呢?我也是,書法班、繪畫班沒少給她報。去年初,我聽說有一個繪畫班很不錯,便給她報了名,誰曾想到,她卻和一個一塊兒學畫的男生好上了。
“幾個月前,我發現一個男孩總在早晨的時候在我家樓下轉悠,開始時我沒太在意,直到有一天,我看到那男孩送我女兒回家,才知道他每天是來等我女兒的。難怪她的學習成績下降得那麼厲害。我當時真是心急如焚啊!
“回到家,我問她是怎麼回事,她開始不承認,後來見拗不過了,就說她會把握自己,讓我放心。可是你說我放心得下嗎?先不說她的學習成績直線下降,更讓我擔心的是……哎!這孩子這樣下去非毀了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