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計劃新鮮出爐,內容如下:
目標一:攢錢
王蓉每個月從生活費和零花錢中省下200元錢,來完成購買iPad的儲蓄計劃。
目標二:學英語
在攢錢期間,王蓉要讀完一本英文的世界名著。
目標三:減肥
進入高中後,王蓉因為吃得多、運動太少而得了肥胖症,父親想借這次機會幫她減肥。在攢錢期間,計劃減肥20斤。
目標四:學畫畫
王蓉在小學時候就很喜歡畫畫,可是後來因為功課忙,便逐漸丟下了。父親一直覺得很可惜,希望這次她能夠重新將這一課外興趣和特長培養起來。
如果王蓉在明年5月份能夠順利完成以上4個目標,父親便同意拿出1000元資助女兒買iPad;若目標一實現了,而其他目標有一項或幾項沒有完成的情況下,獎金就依次遞減300元;若目標一也沒有實現,王蓉就隻能自己攢錢買iPad了。
這些目標的設定都是經過父親和王蓉兩人精心製定的,具有以下好處:(1)目標量化,方便執行;(2)目標難度設定合理,既不會太難也不是太容易,隻要努力一下並且堅持下去,就會看到希望;(3)這樣一來,無論是假期還是星期天,王蓉都不會無所事事了。
讓父親和王蓉高興的是,經過努力,第二年王蓉真的將4個目標都完成了。她不但通過自己攢錢以及父親的獎勵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還鍛煉了身體,培養了興趣愛好,且提升了英語水平。
通過一次延後享受的實施計劃,王蓉覺得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態度變得更加積極、美好,且充滿能量了。雖然實現的隻是一些小小的目標,她卻感到非常自豪和興奮。
延後享受不但能夠培養孩子量入為出的理財意識,還能促使孩子對自己的人生做出更長遠、更健康的規劃。一旦幫助孩子養成了這種好習慣,必定會讓孩子終生受益。
對於孩子們而言,他們最高級的享受無非是買更好的玩具、擁有更好的電子產品等,與成人世界中買名車、購洋房的消費水準而言,滿足孩子的這些花費也許算不了什麼。可是,其中的關鍵問題是,父母應該有意識地幫助孩子控製這些欲望,不要讓孩子早早地沉浸在物質和金錢帶來的享受中,否則就是為未來幸福的透支和浪費,對孩子以後的人生而言有害無益。
“球王”貝利是世界足球史上的超級王者,同時,他也是一個父親,他的兒子便是霍德納斯奇蒙托。
1970年,霍德納斯奇蒙托帶著“球王之子”的光環來到這個世界,各種各樣的祝賀和賀詞也紛紛撲向“球王”貝利和他的兒子。甚至,有崇拜者興奮地預言:“未來的‘小球王’已經誕生了。”然而,當聽到這樣的預言時,“球王”貝利卻說道:“我的兒子根本不可能成為‘球王’,因為他不可能經曆踢著飲料瓶的艱辛時刻,他從一出生便享有金錢,並且會享受這些。”貝利認為,絕大多數球星都出自貧苦家庭,而自己的兒子生在富豪之家,所以不可能成為未來的“小球王”!
事實證明,貝利當年的預測還是準確的。兒子霍德納斯奇蒙托雖然也在父親效力過的桑托斯足球俱樂部做了8年替補守門員,但是他的技術卻很一般。而且,因為對金錢和物質享受的貪戀,他曾因為涉嫌販毒被捕兩次,更不曾取得過如父親一般的成就。
“球王”貝利作為一個世界著名的球星,功績卓越,創造了很多常人難以企及的輝煌。然而,和父親相比,兒子從小享受著富足的生活,且安於金錢和物質享受,隻能墜入享樂的深淵,難以自拔。
這個案例對所有的父母提出了這樣一個課題:物質條件的優劣到底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對於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孩子而言,金錢當然能夠給他們提供很多有利條件,但是如果不能學會控製享樂的欲望,更好地使用金錢和規劃人生,隻怕金錢反而會成為墮落的開端。
相比之下,出身貧寒的孩子雖然在成長過程中會遭遇各種阻礙和挫折,但是這同時也是一種磨煉,隻要能克服這些困難,肯定會成長為出色的人才。而猶太人之所以特別注重延後享受,正是希望通過這種理念來控製孩子的享受欲望,讓孩子從“艱苦”中體會生存的不易,進而幫助孩子形成健康、積極的金錢觀、價值觀,學會奮鬥,學會正確對待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