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從小看到大的消費觀(4)(2 / 3)

不過,這位老教練是一個非常懂得延後享受的人,在年輕時候他一直省吃儉用,在日常生活方麵非常節約,每個月都能從薪水裏省下一筆錢存起來。

剛開始每個月隻能存幾十或幾百港元,後來每個月能存上幾千港元。而且他還喜歡用存下的錢做投資,他看準彙豐股票之後,便一直用存款投資股票。隻要儲蓄夠買一股,他便將儲蓄轉投成彙豐股票,而且每年得到的股票分紅,他會再次投入股票市場。

就這樣,他一直堅持著,幾十年後,他賬麵的股票資產竟然超過500萬港元。雖然這位老教練一生都收入微薄,但是卻能一直拒絕暫時的享受誘惑,並且將一點點小錢積攢成了巨額財富,在投資理財方麵取得了巨大成功。

而且,在年齡越來越大的退休之際,老教練也慢慢有了享受的時間和資本。他和老伴計劃著一起去環球旅行,悠閑愜意地度過晚年生涯。

在猶太人的財商教育思維中,他們的個人規劃是涉及一生的,要將一輩子的時間納入計劃範圍,把“度過幸福的一生”作為終極目標,而財商是他們得以實現這一終極目標的理論支撐。為了獲得一生的幸福生活,他們會將個人追求、個人資源(包括金錢)等進行統一規劃和全盤考慮。為此,他們不會讓孩子將現有的時間、精力、資源等都在眼前消耗掉,而是為以後作更好、更長遠的打算,為整個人生做全盤布局。而猶太人的財商教育也是基於延後享受思想的,現在花點時間和精力去了解金錢、學習賺錢的能力,以後就可以更好地賺錢,享受人生,讓財富給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的價值和快樂。

然而,我們國家目前在學校教育的各個階段都還沒有涉及財商教育的內容,這也許是受了中國自古“君子言義,小人言利”思想的影響。父母和老師都認為童年就是讓孩子好好學習、修身養性的階段,至於投資理財、財商培養等都應該是長大以後的事情。他們認為,隻有讓孩子遠離與金錢相關的一切,才能讓孩子保持純潔的心靈。然而,現實真的是這樣嗎?如今我們有很多成年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和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們突然覺得自己在投資理財、金融管理、消費等方麵簡直是一無是處,而為了適應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隻能花費很大的時間和精力去重新補習,否則就隻能被經濟高速發展的浪潮淘汰掉。

因此,讓孩子從小接觸金錢、理解金錢、學習賺錢的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延後享受則是父母在培養孩子財商、讓孩子接觸並擁有金錢的過程必須傳達的一種理念。我們一定要讓孩子明白,手中的零花錢或者壓歲錢並不是要立刻花掉,去及時享受的,而是應該存下來或者通過投資理財來獲得更長遠的收益,為以後的人生價值和財富之路添磚加瓦、儲備資源的。

因此,父母在給孩子零花錢或壓歲錢的時候,一定要學會適時給予孩子一些引導和教育。若發現孩子有亂花錢、奢侈消費等壞習慣,要及時和孩子協商製定一些花錢的原則和底線,幫助孩子製定儲蓄目標,學會更好地利用金錢。

當孩子要求購買一些玩具或者生活用品時,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將其視為一個小目標,然後延後享受,享受著一步步實現目標的樂趣,最終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不是爽快地掏錢立刻給孩子買。最開始,可能隻是一個模型車、一把瑞士軍刀,儲蓄幾個星期就能攢夠錢;之後可能是更大一點的目標,如手機、iPad等,需要花費幾個月、甚至一兩年的時間才能實現儲蓄目標。如果在攢錢的過程中,孩子因為沒有忍受住誘惑將錢花掉了,父母也不能幫孩子“埋單”,要告訴孩子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不合理的消費負責任。換句話說,孩子也必須為自己的財務狀況負責任,隻有這樣才能培養起孩子的責任感和自主意識。

王蓉是一個16歲的高中生,她最近做了一件事,讓自己覺得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事情的起因是,她看到班裏有同學用iPad聽音樂、下載複習資料,便也想買一個。

可是,當她將這個想法告訴父親後,父親卻沒有同意給她買,而是打算和她一起製定一個購買計劃。王蓉聽了父親的建議後,也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