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看孩子又學會了一種新技能,心裏既高興又擔憂。畢竟,玩股票需要大量的精力、時間以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而這些似乎都遠遠超過了一個7歲的孩子的承受範圍。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之後,他們便慢慢放下了擔憂,因為笑笑除了在放學時會跟爸爸交流一會兒,在心裏計算一下股票的漲跌和爸爸的賺錢、賠錢問題之外,對股票操作並不熱衷,平時也絕口不提。
每當將自己判斷的結果告訴爸爸時,他都會瞪著大大的眼睛,得意地看著爸爸。而這個表情和他玩憤怒的小鳥之類的遊戲得高分時的表情如出一轍。這時,父母才漸漸意識到,原來對孩子而言,炒股不過是一場類似的遊戲。
笑笑媽感歎地回想起孩子最早接觸的“財富遊戲”,那是在孩子5歲的時候,她給笑笑買了一套“地產大亨”的玩具,遊戲內容無非是通過模擬買地、建房、收租金的過程讓孩子熟悉財富的支出和收益。結果,5歲的笑笑就會口算六位數的加減法來算租金了!那時,他還認真地對媽媽說:“花錢多的地方,賺錢也多,可見高投入才能得到高收益。不過,風險也比較大。”
一個幾歲的孩子通過幾個簡單的遊戲,就能明白“三高”——高投入、高回報、高風險的道理,這不得不讓我們歎為觀止了。然而,笑笑父母這種寓教於樂的教育方式也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
思想啟蒙型:讓孩子自己思考
王先生是一位網絡工程師,有一個8歲的兒子——凡凡。他平時教育凡凡時,非常注重培養他的理財觀念和獨立思考能力。
有一次,凡凡看中了一支低音黑管,想買下來。王先生認為不合適,便拒絕了。之後,凡凡甚至考慮用自己多年積攢的零花錢去買。王先生知道後,為了引導他放棄這個念頭,便耐心地和孩子聊天,認真地將利弊分析給他聽:低音黑管作為一種木管樂器,在樂隊中的確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可是它吹奏難度太大,耗費人的體量也大,不太適合小孩子,且價格昂貴,就算現在買下來,以凡凡目前的吹奏技巧和身高體量而言,也很難勝任。所以,現在更應該將精力放在提煉演奏技巧上,而不是過早擁有一支自己還無法駕馭的樂器。
談話結束一周後,凡凡主動對爸爸說,自己已經接受了爸爸的建議,暫時放棄了購買計劃。王先生聽了,心裏很高興。因為,在他看來,孩子思考的這個過程也是孩子潛移默化地在接受理財意識的過程,而且他會慢慢懂得花錢要結合實際情況和具體要求。
王先生從來不主張盲目地向孩子灌輸理財知識,而是更傾向於通過日常交流、實際消費例子來因勢利導,讓孩子在潛移默化的引導和教育中慢慢懂得怎麼賺錢、如何花錢、為什麼要存錢等。他還經常告訴凡凡,父母努力工作是為了完成自己的事業,同時也是為了獲得勞動回報,養活家庭。有時候,父母也會盡量掌握一些理財知識,學習投資理財,這也是為了讓家人獲得更富足的生活。
凡凡在父母的精心嗬護和教養下,小小年紀已經懂得了思考金錢的價值和用金錢來感恩。母親節那天,凡凡主動要給奶奶和姥姥買禮物,他說:“今天是母親節,爸爸媽媽也要給奶奶和姥姥買禮物。”家人聽了孩子的話,心裏都覺得非常溫暖和欣慰。
實踐總結型:把握每一個教育機會
小宇今年9歲了,父親在拍賣所工作。2008年9月,父親給他報了一個夏令營,到青島去旅遊。這是小宇第一次離開父母遠行,走之前,父親告訴他,有300元交給老師保管了,書包裏放了100元,口袋裏還有一些零錢。結果,旅遊回來,讓父親驚喜的是,小家夥不但沒有亂花錢,還給父母、爺爺奶奶都買了小禮物,把家人都樂開了花。
小宇父親說:“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重要的是讓孩子去理解——理解生活和金錢的意義。在我看來,對於幾歲的孩子而言,他很難真正掌控投資,不過至少可以告訴他一些理財的理念和知識。比如,出門旅遊時,我把錢放在不同的地方,也是在告訴他一種投資理念——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我支持他參加夏令營,一個人到各地去旅遊,不僅是為了讓他開闊視野,更重要的是讓他自己管錢、自己料理生活開支,這樣他會印象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