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從小看到大的消費觀(1)(2 / 3)

然而,正是父母的這種心理誤區,往往會誤導孩子的金錢觀和消費意識。專家分析,處於少兒時期的孩子在金錢的收支情況中存在著以下幾個突出特點:沒有收入來源,不具備賺錢能力;尚未形成良好的金錢意識;還欠缺必要的理財能力;孩子特有的花錢欲望和消費需求很強烈。這4個特點中存在的巨大反差,很容易導致上學期間的孩子在不諳世事的情況下,被錯誤的消費觀、金錢意識所誤導。而這些也讓我們看到了少兒理財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感。

因此,在教育孩子使用金錢時,應該提倡適度消費,幫助孩子科學、合理地花錢。俗話說:“吃不窮,用不窮,計算不周一世窮。”一個家庭如果不善於理財,很可能導致入不敷出,陷入金錢緊張的旋渦裏難以脫身;而一個孩子如果不能從小培養出正確的消費觀和理財能力,那麼在步入成年世界時,也很可能在經濟領域裏捉襟見肘、一無是處。因此,對父母而言,從小培養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針對未成年的孩子,在進行理財教育計劃時需要製定以下目標:

(1)讓孩子了解家庭的預算情況和收支狀況;

(2)幫助孩子學會合理消費,自己管理零花錢;

(3)懂得購物時的方法和技巧,比如貨比三家、等待打折促銷。

在平時支付給孩子零花錢時,父母也要注意以下原則:

(1)定額、定時、定期支付,幫助孩子了解收支平衡的道理;

(2)幫助孩子製定消費預算,使零花錢花得更合理;

(3)對孩子不合理的消費需求,父母一定要加以約束;

(4)千萬不要以為給了孩子零花錢,就算盡了父母的責任和義務,更不要試圖用零花錢“購買”孩子的愛。

現實中,孩子在消費過程中最容易被兩種誤區所誤導,父母應該加以注意:一、惜錢如命,將零花錢牢牢抓在自己手裏,成了一個小“守財奴”,平時不管買什麼都要找父母要錢,不願花自己的錢。這種誤區會讓孩子形成愛占小便宜、為人小氣吝嗇的壞習慣。支給孩子零花錢的目的,就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個人行為能力,如果把孩子養成了小“守財奴”自然就違背了初衷。二、花錢如流水,不懂理財。幫助孩子懂得有節製、有計劃地花錢是父母的重要任務之一,為此父母應該要求孩子學會記賬和製作消費預算。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應該讓他們學習各種用錢和賺錢的方法。比如,讓孩子自己交學費、買早點,在假期時通過勤工儉學、打工、賣報等方法賺錢,這些有助於孩子從現實世界的實踐活動中更好地理解金錢、利用金錢。

更重要的是,父母要讓孩子明白,金錢雖然在現實生活中非常重要,但是它不是萬能的,更不是最重要或者唯一重要的。在培養孩子的金錢觀、財商的時候,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金錢隻是一種媒介,是身外之物,花得好、用得對才能體現出它的真正價值。

孩子揮霍無度,父母怎麼管

“媽媽,明天我們幾個要好的同學要舉辦一次同學聚會,先去肯德基吃午飯,然後去看一場電影。快給我200元錢,明天急用呢!”像這樣的話語,相信在現代家庭中已經聽到不少了。孩子們的消費水平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也是越來越高,今天要100元,明天再要200元,父母有時候也會有不堪重負之感。然而,還有一些父母因為家裏經濟條件相對富裕,便對孩子格外縱容,對孩子揮霍無度的情況也是熟視無睹,甚至連錢的用處都不過問。

現在孩子的主要消費方式就是旅遊、聚會、購物,而熱衷於購買名牌、花錢大手大腳等現象在城市孩子的生活中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兒了。一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獨生子女家庭更容易出現這種現象,父母為了表現對自己家“獨苗”的寵愛,對孩子是有求必應、出手闊綽,而這也慢慢養成了孩子們在生活中追求高消費的習慣和欲望。

另外,現實生活中還有一些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家庭,父母寧願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吃好喝好,可是結果卻容易導致“過猶不及”的後果,讓孩子處處和有錢人家的孩子攀比,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自尊心,進而養成花錢大手大腳的毛病。這對整個家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而且會嚴重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和生存能力培養。

無論家庭經濟收入如何,父母都應該對孩子高消費的現象引起足夠重視,絕對不能放任自流,否則會養成他們揮霍無度、奢侈消費的壞習慣,進而影響到他們一生的金錢觀、價值觀,使他們在以後漫長的人生路程中隻懂得享受,害怕吃苦,一遇到困難就怨天尤人,這對孩子的人生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腐蝕和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