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父母在這種時候,可要頂得住壓力,培養一下拒絕孩子的“定力”。如果父母一開始就和孩子講好一天隻能玩一次搖搖車,慢慢地,小孩子也會懂得自律。但是,若母親一開始便沒有原則地縱容,隻要孩子一要求、一催促或者一哭鬧,就開始妥協無條件地答應孩子的要求,那麼隻會讓孩子成為一個被溺愛過頭的討厭鬼。而且,在這種過程中,孩子一旦失去了自律的品質,就會越來越難纏,越來越讓人頭疼、無奈。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先在“內部”達成統一的意見和原則,以便在孩子哭鬧的時候,采取堅定、富有原則性的行為模式。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因此,父母的財富觀和理財習慣會深深影響孩子的思想和行為。
比如,孩子若看到父母對家裏的財物很珍惜,自然也會好好對待自己的玩具。孩子對玩具可能會有喜新厭舊的習慣,總是將舊玩具丟棄,把目光投向新的、更多的玩具,這個時候,作為父母則要做出身體力行的榜樣,讓孩子養成珍惜財物的好習慣。
3歲之前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一般,很容易被父母身上的顏色漂染:如果父母鋪張浪費,孩子也很難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如果父母總是告訴孩子,金錢就代表著一切,代表著成功和快樂,那麼孩子的財富觀也會出現偏差。因此,父母一定要從自身做起,早早向孩子展示什麼才是正確的金錢觀。
(2)盡量抽時間和孩子玩耍
每個寶寶都希望父母陪自己玩耍,這是孩子的天性,因此父母要盡量多抽時間和孩子玩鬧、相處。在玩耍中,不僅能夠培養親情,還能幫助孩子開發智力、認識世界。而且,陪孩子玩耍也是父母培養孩子“安全感”的最重要方式。據研究,安全感對孩子日後的消費行為和理財意識都會產生極為關鍵的影響。因此,父母一定要舍得在這上麵多花時間,千萬別覺得陪孩子玩耍是在浪費時間,不可能產生任何效益和價值。
我們知道,每個孩子其實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喜好,有的孩子可能喜歡安靜一點的遊戲,有的孩子卻天生膽大,喜歡冒險、刺激的遊戲。父母在和孩子玩耍的過程,也是發掘孩子的個性和喜好的過程。然後,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父母可以將財商教育的內容慢慢融入孩子的遊戲中,這比刻板、粗暴的教育方式可要事半功倍。
(3)教孩子戰勝挫折
將玩具放在一個還不會走路的孩子附近,孩子眼睜睜看著玩具,卻得不到,可能會哭鬧起來。這時候,作為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將玩具往前推推,放在孩子伸手可及的地方?直接撿起玩具,遞到孩子手中?還是站在一旁,鼓勵孩子自己拿到玩具?就算孩子還不會走路,可是即便是爬,也一樣能夠拿到玩具。所以,答案當然是第三種。這樣做不僅是為了讓孩子鍛煉身體、學習爬行和走路,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懂得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目標的重要性,培養孩子戰勝挫折的勇氣和信心。
當然了,如果任孩子哭鬧,父母卻不聞不問、漠不關心,這也是不正確的。因為孩子在感受到挫折的時候,肯定會產生孤獨無助的消極情緒,如果父母對他不聞不問,他會很快失去對遊戲的興趣,也會放棄努力的希望。
挫折,是我們從小到大都會遇到的東西。對於3歲以下的孩子而言,他們還迫切需要父母的鼓勵和關心,而父母也有責任培養孩子麵對挫折、戰勝挫折的能力和勇氣。
(4)不要過多幹預孩子
好奇心旺盛、喜歡冒險,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隻要不危害到孩子的健康和安全,父母都應該盡量讓孩子自由活動,不要過多幹涉。
比如,到了該學習走路的時候,父母不要因為害怕孩子摔倒,便整天把孩子抱在懷裏;就算學走路時摔倒了,父母也不要馬上急著去扶;隻要沒有危險,父母應該盡量讓孩子自己爬起來。
另外,父母不要總是追在孩子屁股後麵,或者將孩子抱在懷裏,牽在手中。要給孩子一些獨處的自由空間,因為這是鍛煉孩子獨立性和自主能力的開始。
在麵對孩子時,父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信任引導,而不是積極幹涉。具體到財商培養方麵,就是要給孩子自由支配金錢和管理財務的權利。比如,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支配零花錢,而不是總是替孩子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