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孩子在參加體育活動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活動。參加勞動時,也要讓孩子注意安全,操作一些工具時,不可蠻幹,要聽從指導者的安排。
建議三:增加孩子的安全防範意識
確保孩子的安全,父母要做到以“防”為主,教孩子“防身術”,以降低不安全事件發生的概率。麵對零食的誘惑,麵對玩具的吸引,麵對自稱是“爸爸媽媽”的同事朋友,要讓孩子勇於質疑。
曾在一所幼兒園做過一個實驗:
一個陌生人對一位小朋友說:“你是何宇航嗎?”男孩點了點頭。陌生人繼續說:“我是你媽媽的朋友,你媽媽有事來不了了,讓我來接你,跟叔叔走吧!”男孩二話沒說提起包跟著陌生人就走了。
這個實驗同樣發生在另一個小朋友善妮身上,善妮回答:“我不認識你。”陌生人說:“我認識你,你叫善妮,你媽媽叫龔紅是吧?”善妮一臉警惕,回答:“我媽媽不讓我和陌生人走。”陌生人繼續說:“叔叔真的沒騙你,你看叔叔給你帶了好吃的。”說著,拿出一筒薯片來。善妮不受誘惑,突然提出要求:“你知道我媽媽的電話號碼嗎?我要給她打電話。”陌生人回答:“叔叔沒帶手機,走吧,要不媽媽著急了。”這時,善妮大嚷:“你不認識我媽媽。”
如今,孩子被誘拐事件時有發生,給家庭帶來極大的傷害,騙子的騙術也五花八門。媽媽一定要讓孩子提高警惕,尤其是遇到陌生人的搭訕,要小心應對。
父母要教孩子把握住三條原則:不隨便和陌生人說話;不隨便接受陌生人的東西,尤其是食物的誘惑;更不能輕易和陌生人走。
建議四:對孩子進行情景教育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意外事故的發生,如,失火、小偷盜竊、迷路、溺水等,父母應該及時教孩子應對這些問題的方法。
父母可以故意創設一些問題情景,鍛煉孩子的反應能力和加深孩子遇到實際問題時的處理方法。如提問孩子“陌生人來敲門,怎麼辦”“遊泳中,同伴溺水了,怎麼辦”“和媽媽一起逛超市走失了,打算向誰求助”“放學回家,有一個人跟蹤你,怎麼辦”……父母要善用引導的方式,讓孩子在想象的情境中學會應對突發事故的方法。
此外,父母要讓孩子熟記一些必要的電話號碼,如:110報警,119火警,120急救中心號碼以及家中和父母單位電話號碼。當遇到意外事故,一定要讓孩子和父母或老師說,請求他們的幫助。
建議五: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
有些人喜歡撫摸孩子,其實,某些過分的親熱的行為,既會讓孩子感到不安,也可能會傷害孩子。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要教孩子拒絕別人。尤其是孩子長大了,父母更要教他保護自己的身體。告訴孩子,凡是遊泳衣遮擋的地方,都不能輕易讓人碰到。
父母更不能忽略對男孩子的教育,不要以為男孩子不會受到別人的欺負,所以不太注意教他保護自己的身體。父母要告訴孩子,當不喜歡別人撫摸、愛撫他時,要堅決說“不”。
建議六:反麵教育要適量
現在的社會很複雜,父母擔心孩子會遇到意外狀況,所以總有意無意地給孩子傳輸社會有多險惡、壞人有多惡毒、騙子的手段很厲害等等一些負麵的信息。其實,片麵地強調社會的複雜性,對孩子的負麵心理影響是比較大的,會造成孩子懼怕社會的心理。
珍珍今年4歲,爸爸很關注孩子的自我保護教育,於是經常告訴她社會上有很多壞人,壞人是如何拐騙幼童的等社會負麵信息。
一天早上出門,鄰居的男主人看到珍珍和爸爸一起出門,出於喜歡,給了她一袋薯片。珍珍卻縮手不敢拿,然後轉身輕輕問爸爸:“爸爸,裏麵會不會有迷魂藥?”鄰居聽到了,很驚訝,爸爸也露出一臉尷尬的表情。
珍珍的表現說明她認識到零食的誘惑可能會有危險,於是提高了警惕性,但也產生懷疑人的心理。遇到這種情況,父母要及時消除孩子的恐懼感,並教他辨別好人壞人的方法。
金玉良言
自我保護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冷靜思考問題,謹慎行事,而魯莽則會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父母在傳授給孩子自我保護的常識和技巧後,也要給孩子鍛煉的機會,適當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摸索,切忌全麵替孩子包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