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注意事項(2 / 3)

怕水

有的孩子怕水是天生的,有的則是後天因某種因素造成的。孩子怕水首先會在學習遊泳時表現出來。要防止怕水成為終生的恐水症應從小讓孩子玩水(不要怕弄髒,不要怕著涼),使孩子生來就適應水,學會在水中娛樂,最後應教會孩子遊泳。從科學的角度講,孩子愈早學遊泳愈好,因為那時孩子還有愛玩水的天性(這與人類來自於大海深處的積澱記憶有關)。教會孩子將頭埋進水裏。學會換氣呼吸,自然度過此階段,然後表揚孩子在水裏的進步,鼓勵孩子,讓他找到安全的方法與技巧,最後嚐到在水中嬉戲遊玩之樂。帶孩子到大海邊旅行等逐步使孩子不再怕水。

怕死

大多數孩子在5~6歲時開始提出有關死亡的問題,但他們認為這是老年人的問題,把意外危險死亡與自己的關係排除在外。在孩子7歲左右對死亡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而開始恐懼。此時,父母要與孩子共同討論有關死亡的原因,與孩子討論疾病、生死等生命問題,教給孩子應有的常識。

考試焦慮的轉化

家長通常比較關心孩子的考試成績,而不太關心孩子對考試的感受及考試時的情緒。如果孩子擔心考不好,對父母說他一到考試就害怕、心慌、緊張,覺也睡不好,飯也吃不香,書也看不進,許多家長一定會不以為然:做學生的哪有不怕考試的,考試緊張沒什麼大不了。這裏要提醒家長注意,這種現象是孩子考試焦慮的反應。對考試焦慮的孩子一般都比較老實、順從、負責任、守紀律、學習努力、自尊心強、平時嚴格要求自己,在家長眼裏,他們算是“乖孩子”、“懂事的孩子”,可正是他們常常敏感、多慮、缺乏自信,擔心考不好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擔心考不好被老師、同學看不起,所以對考試容易出現上述過度焦慮反應。處於過度焦慮的學生,他們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溫習功課,可效果卻是事倍功半,父母要了解這一點,以便幫助孩子調節情緒,把焦慮降到適宜水平。為此,父母應從以下方麵幫助孩子:

對於考試目標不要訂得太高

如果孩子是擔心達不到父母過高的要求或自己訂的過高目標而過度焦慮,則應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點訂一個能達到的目標。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比,不要說“你看人家如何如何”。對孩子分數的降低,不要給予過分的指責,因為他自己已經很難受了。

指導孩子合理製定複習計劃

要孩子給自己訂一個適當的目標後,再製定一個合理的複習計劃。計劃要定得寬鬆些,然後就靜下心來按計劃複習功課,不去多想考試的後果。一旦專心溫課,也就不會焦慮了。

幫助孩子樹立自信

家長多記住一些孩子成功的事跡。特別是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創下的“奇跡”。經常用這些成功的事情鼓勵孩子,目光堅定、語氣肯定地對孩子說:“你能行!”幫助孩子樹立自信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父母首先要相信孩子。

給孩子足夠的休息和娛樂時間

孩子伏案學習的形象對父母而言是一幅最美麗的圖畫,可千萬注意,要給孩子足夠的休息和娛樂時間,讓孩子做一些他喜歡做的事,這樣可使他心情愉快、放鬆,才能保證有更好的精力去學習。

深呼吸和放鬆訓練

在考前孩子過度緊張時可以讓孩子做深呼吸,一邊慢慢地吸氣、呼氣,一邊默念自我激勵、自我放鬆的話:“我能行!”“我已盡力了!”如果孩子經常過度焦慮,可向專家請教,學習作放鬆訓練。

社交恐怖的轉化

社交恐怖的特點是強迫性的恐懼情緒,想像出恐懼對象自己嚇唬自己。社交恐懼症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直接經驗”,孩子在交往過程中屢遭挫折、失敗,就會形成一種心理上的打擊和“威脅”,在情緒上產生種種不愉快的甚至痛苦和體驗,久而久之,就會不自覺地形成一種緊張、不安、憂慮、恐懼的情緒。二是間接經驗,看到別人或聽到別人在交往情境中遭受挫折,陷入窘境,自己就會感到痛苦、害羞、害怕。

現在父母一般都關心孩子的學業,但對孩子的人際關係好壞則很少問及。這種做法是很不明智的。這不僅因為人際關係不良會令孩子苦惱,而且人際關係與孩子今後的事業成功息息相關。美國著名作家卡耐基曾精辟地指出,一個人的成功等於“85%的人際關係+15%的專業知識”。因此,父母在關心孩子學業的同時,也別忘了關心一下孩子的人際關係。為此,父母應當注意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