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陽光心態--孩子一生最大的財富(1)(2 / 3)

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業自己幹;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漢!一個人缺少自強不息的。態,他是懦弱而脆弱的,這樣的人往往依賴心很強,父母愛孩子,就應該放手讓他自己去做。

自信心,孩子不可缺

有的孩子個性很強,經常想去做一些看似不現實的事情。父母為防止一些活動可能出現的意外便不讓他幹。這時候孩子會說“我能行”。這本來是孩子自信心的表露,而父母卻擔心孩子太過自信,會惹出麻煩。

自信是自我的一種肯定,從一定意義上說,自信是一種力量。有的父母認識不到這一點,不知道讓孩子樹立自信心,反而處處打擊孩子的自信心,當孩子說“我能行”時,便說:“你能行什麼?連大人都不見得能行!”這樣便容易使孩子失去自信心。

小學課本中的司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故事,許多老師把它的主題說成是司馬光頭腦聰明,遇事不慌,才使孩子得到解救。我們認為還不如說司馬光具有自信,因為他相信自己有能力來救小朋友,用不著去找大人,所以才找石頭砸了缸。

如果僅僅頭腦聰明,遇事不慌,他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力量砸破缸,聰明又有什麼用,心裏沒有底,不慌也慌了。

牛頓小時候學習並不好,但是他心靈手巧,製作出了一架小小的水車。第二天上學,他把水車帶到了學校,擺弄給同學們看,又拿到河邊讓它盛水。正在這時,他同班的一位學生大聲對他說:“牛頓,水車為什麼會轉,你能講出道理來嗎?”

由於牛頓沒去想這個問題,再加上平時學習較差,著實說不出個道理米。

那個孩子看到牛頓支支吾吾便嘲笑說:“光會做,講不出個道理來,頂多是個笨木匠。”說完,便一腳把水車踢得老遠。牛頓一向懦弱,又不愛說話,但是他受到了如此侮辱,再也忍耐不下去,便握緊拳頭狠狠地向那個孩子砸去,一下便把那個家夥揍趴下來了。

這是牛頓生平第一次打架。但是,這件事以後,同學們改變了對牛頓的看法,再也沒有人敢欺負他了。

而牛頓也從此增強了自信心,他認為:隻要自己肯做,就沒有做不成的事;隻要努力學習,也不會落在別人的後麵,我要做個樣子給同學們看看。從此以後,牛頓努力學習,成為班裏數一數二的尖子學生。

如果孩子缺乏白信心,就會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也就沒有力量去完成他能夠完成的任務。

父母一定要認識到,自信對孩子是多麼重要。那麼怎麼才能讓孩子充滿自信地前進呢?

(l)尊重孩子的人格

尊重人格是不分時間、地點,也不分是優點多還是缺點多。如果一位家長在孩子有成績時就尊重他,在出現問題時就不尊重他,任意褒貶,這就做錯了。家長不妨用心理換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點、錯誤時,希望別人怎樣對待自己。

孩子渴望被尊重,首先是被家長和老師尊重。尊重孩子,就不能對孩子說有辱人格、有傷自尊的語言。“你沒出息”“你不可救藥”“你的腦子是豬腦子”“我對你完全失望了”“早知你這德行,就不該生你”“你把我的臉都丟光了”……這些話應該從家長的語言裏消失。

打孩子最傷害孩子的自尊,任意懲罰孩子也傷害孩子的自尊。請家長記住,切不可為了自己的尊嚴,傷害孩子的自尊。

(2)助孩子成功,經常鼓勵孩子

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強人的自信。一個孩子,當他寫好一個字,做對一道題,得到一麵小紅旗,洗淨一雙襪子,做出一個菜,釘好一枚紐扣,擦淨一次地板時,他都有成績的喜悅,會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作為家長,給孩子幫助,讓他有點滴的成功體驗,並不是多麼難的事情。這就是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一個個小小的成功中,積累一分一分的自信。

可是,家長往往隻看學習成功與否,而不重視孩子自信心的培養,甚至打擊孩子的自信。建議家長從小事抓起,多幫孩子一把。比如孩子不會刷碗,不要指責他,告訴他怎樣刷才能刷幹淨,緊跟著鼓勵他:“這回刷得真幹淨!”鼓勵性的語言很多,家長應該多用、多創造。比如,“你真行!”“你真能幹!”“不要泄氣,再努一把力就會成功!”“我真為你驕傲!”“沒關係,失敗是成功之母。”

有一位家長說:“我試著對孩子說鼓勵性的話,可是孩子說:‘我知道你在騙我。’”這是為什麼?說明這位家長經常否定孩子,沒有從教育思想上根本解決問題,孩子沒有聽出家長的真誠來。

(3)用全麵的眼光看待孩子,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家躍經常貶斥孩子,傷害自尊,降低自信,與家長思想的片麵性有直接關係。本來孩子是一個完整的人,是一個不斷發展的人,看待孩子應用全麵的眼光、發展的眼光。有了這樣的觀念,就不會一葉障目,隻看一點,不計其餘,也不會因孩子一時表現欠佳而氣急敗壞、大發雷霆。

有的家長不相信孩子,說不出鼓勵孩子的話,常常是因為他們自身也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的教育能夠成功,不相信自己可以找到更有效的教育方法。看來,家長的自信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