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天命之變Ⅲ(3 / 3)

對於他的這種小動作,除了呂布和高順兩隻思想簡單的生物,就連李書實都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隻不過這種感覺並非是如其他幾隻狐狸那般認為對方的表演有些過火,僅僅隻是覺得以拓跋力微那高達88的智力潛力。又被蘇小蘿莉調教了這麼久,思想怎麼可能會這麼簡單。

“怎麼能說看不出誰的獲利最多?”

可惜回答拓跋力微的卻並非幾位被李書實頗為重視的謀士們,而是他身邊的那隻死螞蟻。

“咦?仲達竟然知道那個問題的答案!這,這……”

看著拓跋力微一臉震驚的模樣,某隻死螞蟻不知道應該露出什麼樣的表情,作為同樣被某隻蘿莉調教了好多年可以算得上是同命相連的存在,兩個人之間的感情倒是不錯,所以就算無節操的開上幾句玩笑倒也不會讓對方產生誤會。

倒不如說深受某位不靠譜的州牧所影響,這兩位的節操值似乎也在不斷流失中。

順便一提,現在的司馬懿還沒有行冠禮,但考慮到司馬家打算給他們的這一代如同荀氏八龍一樣也搞個“司馬n達”的稱呼,所以身為老二的司馬懿的字也就不言而喻了。

當然,最重要的是司馬懿極度抗拒某人施加於他身上“小懿懿”的愛稱,這才讓他有了這個提前出爐的表字稱呼。

“雖然徐州如今政局混亂,好像無法理清何人最為得利。但若是與劉虞之死聯係起來的話,那麼答案就變得簡單明了了。”

“仲達你說的是袁紹?”

“是的,在下認為綜合起來考慮,袁紹應該是這些勢力當中嫌疑最大的那個。至於其他人的嫌疑,或許就像那盤被呂將軍吃掉的那道茄子一樣,我們這些外人在現在的局麵下隻怕很難完全看得清楚,大概對方也正是懷著這樣的心情順水推舟了一把吧。”

這一番話,司馬懿是對著在場所有人說的,而他的判斷,也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的確,從劉虞之死上就能感覺到一股濃濃的陰謀味道。雖然沒有可靠的證據證明,但明知道自己不擅長統兵的劉虞為什麼一反常態親率大軍去攻打公孫瓚,不但給了對方口實,而且還將自己賠了進去。

是因為有烏丸人的支持麼?

劉虞顯然不可能不知道公孫瓚對烏丸人的戰績到底如何。

那麼從結果來看,雖然表麵上看袁紹一方喪失了劉虞這塊相當有分量的金字招牌。但考慮到劉虞原本就不怎麼聽袁紹的話,如果不是與公孫瓚勢成水火,劉虞原本可是對袁紹這個打算將他的一世英名毀於一旦的野心家完全不抱好感,劉虞的死對袁紹而言反而是件好事。

更不要說因為劉虞的死,讓公孫瓚陷入到了自我膨脹之中,同時又瓦解了原本寄希望於公孫瓚的某些幽州世家豪強。幾乎在轉眼間,原本困擾了袁紹很久的公孫瓚勢力就在這翻雲覆雨中變得搖搖欲墜,從針鋒相對到易如反掌,唯一不確定的隻有時間而已。

陶謙之死有著異曲同工的效果。

因為陶謙的存在,袁紹的青州攻略不但陷入到泥潭之中,甚至在很多人看來袁譚麵對劉備這個“老對手”有點要被玩壞掉的趨勢,哪怕守著一條黃河也完全無法令人放心。如果這最後的防線也無法堅守,那麼就算公孫瓚岌岌可危但如果與劉備遙相呼應的話依然足以讓袁紹感到頭疼欲裂,更不要說如今的劉備手上的力量早已非當日在漁陽時可比。

同樣因為陶謙的存在,南邊的曹操需要分心麵對袁術和陶謙兩個敵人。哪怕南線兵團的主將曹豹水平有限,但給神一般的孫策打個輔助騷擾什麼的還勉強勝任,讓曹操每每顧此失彼,醞釀了許久的反擊計劃愣是找不到實施的機會。

於是,陶謙死了,徐州亂了,各種謠言那是滿天飛,令人難辨真假。

徐州這麼一亂,青州袁譚的壓力登時消失,袁紹可以騰出手來全力解決公孫瓚,同時還猶有餘力去徐州攪一攪渾水順便看看有沒有便宜可占。

南邊隨著曹豹的離開,曹操也可以集中兵力對付袁術這個袁紹-曹操聯盟最大的敵人,同時也終於可以掉過頭來思考一下如何應付兗州內部對其所執行的抑製豪強政策越來越不滿的世家豪強們。

而且因為袁術這名已經化身為豬隊友的配合,徐州內部不管是哪一派別,都開始傾向於退出與袁術、公孫瓚所建立的攻守同盟。哪怕暫時不會投入袁紹聯盟的懷抱,但僅僅隻是中立的態度就已經讓戰場均勢有了巨大的改變。

更別說還有傳言稱徐州準備利用自身豐富的物資儲備來換取與袁紹聯盟的和解,讓原本因為連年征戰手頭有些吃緊的袁紹曹操兩個人能稍稍送上一口氣。

所以說,就算陶謙之死不是袁紹所為,但誰叫他的個最高,在這次亂局中得到的最多呢。

就算是天塌下來也要讓你這個大高個來頂。

這大概是大部分人的心聲。

不過,在不知不覺中,袁紹也終於開始擺脫原本纏繞在他身上的枷鎖了麼。

似乎原本需要防備的大敵從一個變成了兩個呢。

不過,並州軍可不會因此而害怕啊。

望著身邊那些笑得很賊的大大小小的油條們,李書實覺得自己心中似乎也多了幾分豪邁。(未完待續。(lw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