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良好的企業管治。上市不是一個終結,而是一個新的開始。上市後企業所麵對的挑戰其實較上市前還要嚴峻。主要原因是企業要做好上市後“被監管”的各種準備。因為在上市後,私人企業就會變成公眾企業,企業要變得更守規則,例如日常的重大經營事件都需要對公眾作出詳細的披露。這是所有證劵監管機構的最基本要求。
另外,企業在上市前要完全了解所在的上市監管部門的所有法律和會計監管要求和法規(包括成立所有的獨立委員會),並配備優秀的企業管理人才去麵對新的挑戰。
6、優良的管理團隊。一套良好的企業管理班子無疑會大大提升企業上市及融資的機會。在資本市場有一句說話“投資企業就等於投資企業的團隊”,所以管理團隊的素質是重中之重。優良的管理團隊包括管理團隊、行業經營和營銷團隊、財務團隊、法務(包括合規方麵)團隊、公關團隊、行政人事團隊等等。要令團隊發揮最大的動力,公司在上市前後應該合理地去設計及執行公司員工股票激勵計劃去留住核心管理人員和優秀人才。根據經驗,一家上市公司可以增發不超過公司總股本10%至20%的股票作為員工股或期權。
7、選擇正確的上市方法。根據不同的情況,企業可以選擇用首次股票發行(IPO)、借殼(RTO)或者被收購的方法去上市。總的來說,企業要針對自身的特點來設計合理的上市方法。
加上:對外宣傳策略(投資者/公共關係)
現代社會資訊泛濫,投資者每天都會接觸到林林總總的不同訊息。“有麝自然香”這古老格言可能已經派不上用場了,必須主動出擊,積極宣傳才是上上之策。對外宣傳主要考慮下麵幾個方麵:
1、投資者/公共關係。公司經營得多好,都要有良好的公關團隊跟外邊的投資者、基金和股民作定時和及時的溝通,以達到宣傳公司的最佳效果。公司亦同時可以把未來的故事提前與外麵溝通,達到提升股價的效果,請記住“現在的股價反映著公司未來的價值”。
2、二級市場的打造。隻顧公司的經營,而忽略了二級市場的打造,也是不行的。公司可以通過“路演”的方法去和不同級別的投資者作充分和定時的溝通以達到滿意的效果。
3、股票交易量的重要性。我在上一期說過“交易量就是皇帝”。有了交易量,融資就變得容易,投資者可以計算出他們套現的時間表。要記住:很多投資者從第一天開始投資的時候就已經在計算他們退出的時間及可以賺取的利潤了。
減去:做假賬
為什麼國內民營企業喜歡做假帳?根據筆者多年的經驗,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1、稅務問題。企業在還沒有上市的時候都想盡量少交點稅。但當他們發現沒有發票的收入是不可以入賬的時候,他們會千方百計把稅務記錄補上,從而優化財務損益表上利潤的表現,直接增加企業上市的機會率、融資額度及市盈率的倍數。
2、急功近利。如上麵所說,公司過去的財務數據會直接影響企業上市的可能性、融資額度及市盈率的倍數。矛盾在於營業額的表現是需要時間來體現的,不是立即可以體現出來的。可是很多國內企業家認為可以用不正規的方法去解決時間的問題,這種做法我不敢認同。
3、境外上市監管的特點給帶來的漏洞。由於中外文化的差異,有些境外資本市場並不是以政府監管為主的,相反是以自律監管為主的。這樣的一個模式給了很多國內民營企業機會去做假賬去瞞天過海。
乘以:行業市盈率(這裏包含了不同行業所用的計算方法如市帳率(P/B)、市銷率(P/S)、EBITDA 及EBIT 等)
企業在決定上市後要充分了解資本市場所有可以影響市盈率的因素。可以概括的因素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