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房子到巧克力,再到市場上出現的越來越多的3D打印產品,問題又回到3D打印技術出現的最初,它真的無所不能嗎?
對此,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秘書長羅軍認為,3D打印確實無所不能,無論在生活中還是生產中,我們能夠設計出來的東西都 能夠打印出來。
補充而非替代
那麼,有了一台3D打印機,就能將吃穿住行打印出來嗎?
盡管身為我國3D打印行業的引領者,羅軍對這個問題一直持非常客觀的態度。他認為,這種觀點過多地誇大了3D打印的作用,有很強的誤導性。
他說,作為一項基礎性的製造技術,3D打印技術的確是一個顛覆性的技術,它具有很多傳統製造業所不具有的特點和優勢,比如它能解決傳統製造業解決不了的難題,對大多數的傳統製造業來說是一個改進和提升。
但是,3D打印技術同時又具有一個重要特點,即它多應用於一條生產鏈上某個部分,而不是生產線上全麵的應用,所以它永遠是一個小眾的市場。
從這個特點分析,傳統製造業主則要解決批量化的問題,而且批量化以後成本優勢也非常明顯,滿足了一個大眾的市場。
因此羅軍指出,3D打印技術和傳統製造業具有很強的互補關係,各有特點,應用兩種方式應發揮比較優勢。
德國Voxeljet公司副總裁約瑟夫·高文同樣認為,“3D打印會取代傳統製造業”的擔憂並無根據。“它隻是對於傳統製造業的一個補充,如果你需要製造成千上萬輛汽車,還是應該使用傳統的製造業。但是有一些工藝,有一些零件,我們可以用3D打印技術,這樣的話可以加快這些零件工藝的生產。”
美國Stratasys公司副總裁兼亞太區總裁Jonathan Jaglom也舉例分析,他說,“比如說50或者500套產品的生產,我們可以使用3D打印來生產,因為它更加靈活,可以做得更加複雜。但是我們傳統的工具實際上是更具有成本有效性,而且也會更快。”
因此,從經濟學觀點出發,業界建議,3D打印應用於小批量的生產方式,大規模市場產品的生產,則利用傳統的製造方式。
而且,很多時候,3D打印與傳統製造業是結合發揮作用的。羅軍指出, 3D打印的飛機確實能飛,汽車也確實能跑,但是打印的隻是一個外殼,其它的內部零件還是組裝進去的。
英國Renishaw公司全球3D打印業務總監Bob Bennett此次帶來的自行車,其實也是傳統技術和3D打印技術的一個結合體。
Bob Bennett介紹說,自行車的架身是3D打印的,臂和輪子都是通過傳統技術生產和裝配的,座架也是優化的設計,這樣的組合不僅使這輛自行車的價格更便宜,而且通過3D打印技術可以減輕自行車重量,讓它跑得更快。
技術瓶頸
在3D打印技術可以打印器官、汽車、飛機的今天,它還在創造無限的可能。隻不過,這種無限的可能還需要建立在技術的基礎之上。
尺寸就是目前遇到的一個難題。比如說打印一個摩天大樓,你就要有比它大好幾倍的設備。